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以自焚作為最後的抗爭手段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9月30日

拆遷隊來了!拆遷隊的工人揮舞斧頭朝房門砍去。警察也來了,他們說是來維持秩序的。警察沖進屋裡,架起78歲的老人連同他的兒媳就往外走。老人的兒子王寶光(音譯)卻死也不肯走出房間一步。絕望中,他抄起一隻汽油罐,將裡面的汽油澆在自己身上,隨後點燃自焚。

https://p.dw.com/p/47eZ
拆遷中的胡同圖片來源: AP

王寶光將自焚作為了最後的抗爭手段。之後人們得知,王寶光全身67%燒傷。王家祖輩數代居住在北京這間老屋裡,現在屈指算來,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半年來,王家為拆遷之事不停地奔走相告,上訪請願,但卻毫無結果。他們最後等來的就是一個字:拆!

這已是兩周內發生的第三起類似事件。9月中旬以來,一名農民在天安門廣場燒身自焚。江蘇南京也傳來了同類事件。「這裡是我們家,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讓我們搬家,搬到哪裡去,那裡有我們交得起房租的房子?」

北京東部的一個地區要修建高級住宅和休養場所,於是,那裡大約400至500個住戶不得不離開他們的家園。為拆遷,住戶的確得到補貼,但大約有數十家拆遷戶提出補償太少。據說,拆遷戶如果有關係也可以得到高額補償,如同在黑社會一般。告上法庭,開發區的人早有言在先:「告去吧,我們不怕,我們上頭有人。」

這類事件早已不是什麼新聞。在北京的街頭,人們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故事。北京市政府門前常常發生群眾發起的集體抗議集會。為了北京城市的現代化建設,為了2008年舉辦奧運會,北京已拆掉了無數胡同舊式建築,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高樓、寫字樓、購物中心。

拆遷戶反映,不僅拆遷費給得不夠,這些住戶搬進的是市郊的高樓,人生地疏,進一趟城需要在擁擠的公共汽車裡行走一個多小時。

Hutong Häuser in Peking
One of only a few "hutongs," or lanes, left in Beijing is seen in this May 7, 2002 photo, as city planners demolished whole neighborhoods, replacing them with high-rises. (AP Photo/Ng Han Guan)圖片來源: AP

有些人想,這就是現代化的代價,在新建高樓裡,衞生設施齊全,居住條件本身有了很大改善,但老鄰居老熟人卻都不見了,以往的社會關係也都因搬家而不復存在了。在陌生的環境裡,人們特別容易感到孤獨。據一項新近進行的調查顯示,在現代化建築的居民小區裡,每兩戶中只有一戶知道自己鄰居的姓名。

拆遷給中國城市的傳統面貌造成了很大改觀。建築是一部凝固的歷史,是文化與工程合二為一的結晶。正是懷著對歷史的責任感,許多專家提出了拯救中國傳統住宅的主張,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成功的先例。現有的保護房屋的規定得不到貫徹遵守,其原因是有一些利益顯得更有權勢在撐腰。

拆遷帶來的社會反響還是具有一定的威力,它顯示出,開發公司的經濟利益並不是可以沒有盡頭地肆意發展下去。文章開頭提到的王寶光自焚事件發生後,當地政府負責人連忙趕往拆遷區。他當眾表示,王寶光的醫療費將全部由政府承擔。不僅如此,他還宣佈,拆遷住房的事情先緩一緩。雖然這一切都是暫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