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他不是一個善於釣人的漁夫」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4月20日

德國人約瑟夫.拉青格當選教皇後,德國國內媒體立即給予了大量的報導和評論。海德堡的「萊茵-內卡報」評論說:「最後還是選中了拉青格這位來自巴伐利亞的保守派紅衣主教。教皇選舉大會只用了兩天的時間就選擇了傳統、持續和固守,也選擇了反對教會內部的改革。」

https://p.dw.com/p/6XS3
德國大大小小報紙今日頭版都是一個共同話題-拉青格圖片來源: AP

該報繼續寫到:「拉青格在天主教會內部反對任何現代化主義。這位今年78歲的長者因此在雙重意義上繼承了保羅二世的遺產。」

「憫登日報」在分析拉青格面對的最大困難時說:「在信仰問題上絕不含糊的保羅二世作為一個絕好的例子說明,神學上的不同見解和大眾喜愛不一定要相互排斥。而且反過來也是這樣:個人的巨大魅力和幾乎是受到頂禮膜拜的權威並沒有阻止世界上大部分信徒不但在核心道德問題上與教廷相左,而且在實際生活中更是不把那些道德禁令當回事。本尼迪克特的特別艱巨的任務便是解決這一矛盾。」

波茨坦市的「馬爾克匯報」作出的論斷是:「之所以這是個意外的結果,首先是因為拉青格真的當上了教皇,雖然一提到保羅二世候選人時,人們總是最先想到的是他的名字。因為按照歷史經驗,那些最先被提到的候選人一般最後是當不上教皇的。還有同樣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雖然德國人背負歷史的沉重負擔,還是有一個德國人成為了教皇。」

「布倫瑞克報」評論說:「與保羅二世不同,拉青格將不會以行動讓人信服,而是通過言語。他就像一些德國總統一樣,是出色的演講家,他將用口才征服十億信眾和世界。他會讓教會動一動,因為他不是跟在時代精神後面跑,而是以雄辯有力的言辭將宏觀的價值揭示給人們。」

不萊梅港的「北海日報」認為:「在選舉開始之前,人們猜測拉青格是能將紅衣大主教們統一起來的最小分母。也就是說,他不過是因為高齡而任期不會長才能獲得教廷多數的過渡性教皇。也許不久就會證明,這一猜測是一個很大的錯誤。」

「特裡爾民友報」說:「在一個價值喪失和缺乏安全感的時代,教皇選舉關係到教會的統一和持續。拉青格是肩負這一使命的最合適的人選了。在義大利,拉青格在教皇選舉大會前就已經是一個倍受推崇的人物了。在德國本土,他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還需要時間,因為拉青格這個名字早已與『保守』一詞密切地聯繫在一起。」


「科隆評論報」對新教皇為什麼叫本尼迪克特十六世進行了一番研究:「教皇所立的皇號通常就是代表了一種綱領。本尼迪克特十五世領導天主教會時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場人類在20世紀遇到的大災難;這場災難結束後,世界的權力政治格局、經濟格局和社會格局都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可以有把握地說,羅馬教廷認為人類現在也處在一個相似的悲慘境遇中。」

「斯圖加特日報」給予拉青格的評價是:「選擇了拉青格,這在歐洲的教會基層中需要做一番說服工作。這不是因為人們對他所持有的偏見。拉青格是一位思維縝密的思想者,一位大學問家,在小圈子裡甚至還是一個可親可愛的人。他對梵蒂岡的瞭解其他人很難匹敵,也常會有驚人的想法。但是有一點他與他的前任有著本質區別:他不是一個像使徒聖彼得那樣的善於釣人的漁夫。」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