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人民幣國際化會比預計的快?

2009年4月21日

《法蘭克福匯報》關注中國將人民幣推向國際市場的趨勢,瑞士《新蘇黎世報》分析了外國在中國投資大減的原因。

https://p.dw.com/p/Hb6m
人民幣開始「運動」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法蘭克福匯報》: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啟動

在中國官方舉辦的博鰲論壇上,中國政府首腦溫家寶要求美國等西方國家加強對本國金融體系的監督。同時,溫家寶宣佈,中國將擴大人民幣的國際作用。《法蘭克福匯報》注意到,中國正在日益強勁地把人民幣推向國際市場:

"北京剛剛與阿根廷、白俄羅斯、香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韓國等國簽訂了雙邊貨幣直接結算的協議,其總額已達到1300億美元。

「過去幾個月,中國開始實施一系列旨在更為廣泛地使用人民幣的改革。例如,從5月起,人民幣也將用於國際貿易貸款。但對這一做法,北京有嚴格的限制:只限於上海、廣州、深圳、珠海和東莞等5個最重要的出口地區。同時,新規定只適用於中國企業與中國行政特區香港的商務,據說以後將擴大到東南亞。

「蘇格蘭皇家銀行的分析家辛朋多夫評論說:'很明顯,中國央行想使人民幣國際化,這一過程也許會延續數年,但會比今天一些人預計的快。'分析家們猜測,人民幣將很快納入作為特別提款權的一籃子貨幣之行列。由於用人民幣進行的貿易有限,這將是一件新鮮事。

「北京原則上不公佈自己開放貨幣的計劃,但中國政府宣佈,2020年以前要把經濟大都市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分析家認為,這是為人民幣發揮新作用設定的時間框架。北京迄今邁出的第一步沒有成效:兩年來,香港各銀行提供人民幣存款業務,但至今吸引的存款不足特區銀行存款的1%。"

《新蘇黎世報》:外國在華投資劇減的原因

在人民幣逐步走向國際市場之際,外國在中國的投資明顯減少。今年第一季度,外國向中國的直接新投資為21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0.6%。《新蘇黎世報》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儘管人們一再大談中國的巨大市場,但一段時間以來,西方公司在中國的直接投資從本來就較低的水準再次下降。例如,2007年,歐盟的公司在印度、俄羅斯和瑞士的投資是在中國直接投資的數倍。原因往往是中國的審批程序繁瑣,表現出一種幾乎毫不掩飾的保護主義。另外,保護智慧財產權也不得力。"

摘譯:王羊

責編:樂然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