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人民幣匯率與伊朗核問題

2010年4月12日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對北京的閃電式訪問得到了中國國家媒體的讚揚。《商報》認為,蓋特納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歧山會晤釋放出重要的訊息,中美關係發展出現了新動向:

https://p.dw.com/p/MtWP
圖片來源: AP

匯率爭執大事化小

"美國評論員把這場數月來進行的爭執大事化小,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有意放開人民幣匯率,中美雙方的分歧僅僅在於如何放開、何時放開。會談後蓋特納沒有談及貨幣問題,但是此前,人民幣和亞洲其它貨幣的幣值已有所上升,這是對《紐約時報》一篇報導做出的反應。報導說,人民幣的匯率將立即有小幅鬆動。

美國對中國突然使用較為溫和的聲調,主要原因很可能是考慮到中國作為擁有否決權的大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中的作用。因伊朗實施核計劃,美國總統歐巴馬要對德黑蘭實行更嚴厲的制裁,但他無法頂著中國的意志做這件事。經過數月的外交拔河之後,北京周四首次表示願意與擁有否決權的另外四個大國和德國商談制裁問題。這樣,在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打交道時形成一條共同戰線的可能性增加了。

在部長會晤之前,中國國家主席與其美國同僚歐巴馬通電話時就對對方進行了安撫。本周,兩國國家元首將在華盛頓舉行的裁軍會議上見面。"

美中取得「利益大平衡」

《南德意志報》也認為,胡錦濤本周將與歐巴馬在華盛頓會晤,四月底二十國集團財政部長將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春季年會,美國政府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緩和批評的聲音是為了後發制人。該報引用專家的看法寫道:

"經濟學家認為,人民幣升值也符合中國的利益。中國的經濟有過熱的危險,二月份消費價格比去年上升2.7%,房地產價格上漲更快,而人民幣升值將減少物價壓力。但華盛頓施加政治壓力有可能使中國推遲做出決定。蓋特納新近與中國打交道時表現出的謹慎也許正是出自這一考慮。

摩根士丹利公司的首席經濟師斯特芬‧羅奇說,美國向北京領導人伸出了'橄欖枝',這是'十分令人鼓舞'的發展態勢。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肖耿認為,中美兩國即將取得'利益大平衡'。

但是,中國貨幣政策的任何變動只能逐步進行,因為北京政府要把危及經濟發展的風險減小到最低限度。中國銀行的顧問夏斌在蓋特納訪問前不久說,人民幣'急劇升值'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他主張逐步、有控制地調整匯率,這是中國在金融危機爆發前實行的政策。目前,股市上人們預計,今年年底前人民幣將升值2.7%。外匯期貨契約的形勢也表明了這一發展方向。"

摘譯:王羊

責編:葉宣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