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亞洲經濟三連痛:中國放緩、貿易戰、晶片業走弱

Nik Martin
2019年7月26日

從首爾到新加坡,都受到中國經濟困境的影響,川普的貿易戰只是部分原因。甚至北韓都在經歷數十年來的谷底。

https://p.dw.com/p/3MlsQ
Aussichtsplattformen dieser Welt Canton Tower China Guangzhou
過去人們說美國打噴嚏、全世界都感冒。如今,這一比喻也適用於中國。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Liang Jie

(德國之聲中文網)過去人們說美國打噴嚏、全世界都感冒。如今,這一比喻也適用於中國。

早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前,許多亞洲經濟體就已經把與中國的貿易關係放在優先地位。但是,北京注資4兆刺激經濟,也促進了亞洲地區對中國的出口。

如今,許多亞洲經濟對中國的依賴超過了對美國的依賴。亞洲發展銀行經濟師麥農(Jayant Menon)表示,中國是東協(ASEAN)最大的貿易夥伴,去年貿易額為5910億美元。

不過,這一依賴性也意味著,一旦中國經濟放緩,該地區就會更為脆弱。

增長停滯

中國GDP增速已連續兩年下降,去年是6.6%。2019年第二季度降至6.2%,為近30年來最低。一些經濟師預計,下半年甚至會更低。

這也對亞洲地區產生影響。"去年,整個亞洲地區,除中國以外,增長都急劇放緩",位於倫敦的Capital Economics亞洲經濟師萊瑟(Gareth Lether)說道,"該地區目前的增長是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的。"

印尼對中國的出口去年下降11%。中國是印尼最大的貿易夥伴。新加坡對中國的出口6月份連續第四個月走低。韓國和日本今年的對華貿易也出現相似的下降。

據彭博社報導,甚至北韓也可能出現1990年代大飢荒以來的經濟低谷。在國際制裁下,北韓對華貿易去年減半。

過度依賴中國

許多經濟學家預測,如果中國經濟增長繼續停滯,眾多亞洲國家將受到打擊。這些國家對華出口電子產品、石油產品、棕櫚油、鐵和銅礦石。

萊瑟表示,大宗商品出口商處境格外脆弱。

不同的是,印度對出口中國的依賴不那麼大,可能從中國經濟放緩、美中貿易戰中受益。

早在川普对华採取激進貿易政策前,中國經濟就已經放緩了。多年以過度發放貸款刺激城市化建設,也以此人為維持數千家虧損國營企業存活,這一做法的確總有一天必須結束。

不確定性仍在

貿易戰削弱商業信心、促使企業推遲投資,所帶來的全面效果恐怕接下來會更清楚體會到。不過,也有一些亞洲國家因國際企業從中國向外轉移生產而受益。

北京預計不會實施2009年或2015年那樣的超級刺激經濟措施。其放緩很可能會延續下去。

香港富達投資負責人凱瑟琳‧揚(Catherine Yeung)表示,該公司預計中國未來的增長在5-6%之間。在金融危機前,這一數字曾是14.2%,2010年還為10.6%。

China Chip Produktio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

一些經濟專家認為,中國領導人會採取措施刺激消費、重建商業信心。但凱瑟琳‧揚相信,此次政府的刺激措施會更有針對性:穩定基建投資氛圍、減稅鼓勵企業投資。

不會"過度"刺激

萊瑟也相信,北京這一次不會採取"過熱"的刺激措施。巨額經濟刺激措施已經加劇了金融領域存在的問題,"因此,他們現在對注資金額頗為謹慎。"

萊瑟指出,亞洲一些經濟體增速放緩還有第三個原因。許多電子產品製造商,包括晶片商,去年高估了需求,以致大量存貨積壓。

近期,蘋果和三星也報告季度業績不佳。蘋果第一季度手機銷售額下降17%;三星顯示屏、記憶體業務也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