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70709 USA China Verflechtungen

2009年7月27日

由於中美在全球經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今年4月倫敦20國峰會期間胡錦濤和歐巴馬的雙邊會晤被稱為"兩國峰會"。中美雙方在倫敦20國峰會期間,還商定了戰略經濟對話下一輪談判的日期。7月27日和28日在華盛頓舉行的會談,正是那次商談的結果。目前美中雙方的經濟密切交織,可謂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https://p.dw.com/p/Iy1b
資料圖片:去年中美雙方在北京舉行的經濟戰略對話圖片來源: AP

2009年3月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發表了一份美中關係研究報告。這個被稱為華盛頓外交政策智囊的機構,在報告開篇第一段就強調了美中關係對世界事務的重要影響。報告中說,美中關係比任何其他關係對國際事務的影響都要大。 而報告的最後一段話還強調說,沒有任何全球性挑戰能夠不借助美國和中國的合作加以克服。報告中所提出的最重要的挑戰是全球經濟和金融危機。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於今年6月初訪華時的一段話發人深省。"要想促使經濟變得更為平衡和穩定,需要全球經濟政策的實質性改變以及金融體系的調整。一些最為重要的改變必須由美國和中國作出。而美國和中國的成功與否,關係到世界其他地方的興衰。美國政策所產生的效果部分取決於中國,中國政策所產生的效果當然也取決於美國。"

美國這個最後一個世界超級大國的經濟,目前同中國這個正在崛起的地區強國的經濟,已經到了盤根錯節的地步。中國向美國市場提供廉價商品。因此依賴美國市場的需求, 並以此保證國內經濟的增長率,就業以及社會穩定。2008年美中之間的貿易額高達4千億美元。其中美國的貿易逆差為2660億美元。多年來,美國同中國不斷增長的貿易逆差,都是華盛頓政府的一個心病。

正是這個原因,使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於今年1月剛剛上任不久,就迫不及待地對中國提出批評。他認為中國為了保證對美國的出口,人為地降低了出口產品的價格。此後歐巴馬不得不同中國領導人通電話,平息中國政府對這番言論的憤怒情緒。而中國同美國以及同歐盟的貿易順差,被中國轉手投資進入了美國。估計,6月底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2兆美元,其中70%為美元資產 。中國政府還購買了美國的8千億國債。反過來說就是,通過同美國的外貿順差, 中國正在支撐著美國政府的財政開支。根據美國財政部掌握的數據,美國約四分之一的外債現在掌握在中國手中。中國成了美國最大的債主。鑑於美國政府的救市計劃也需要大量資金,因此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在2月底訪問北京時,曾極力游說中國增持美國國債。"我希望中國政府能夠繼續信任美國國債。我認為這種信任是有道理的。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認為,美國和中國的經濟將復甦,雙方將能夠領導全球經濟的復甦進程。"

然而中國人對美元的信任已經開始動搖。中國總理溫家寶3月13日對中國美元投資的安全性感到擔憂。德意志銀行研究機構"德意志銀行分析研究所"負責人瓦爾特認為,北京的擔憂不無道理。"很明顯中國的金融投資過於單一。簡單地說就是,不明智的中國人將手中的所有雞蛋幾乎都放在了一個籃子裡,這是犯了專業操作的大忌。這也正是目前中國感到苦惱的原因。"

苦惱歸苦惱。中國還會繼續將自己的外匯盈餘用來購買美元作為投資。這也是因為沒有其他任何市場可以吸納這麼多資金。而如果中國大量拋售美元,將造成金融市場的崩潰。瓦爾特指出, 目前中國落入了美元的怪圈之中。"在經濟問題討論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定理,叫做鎖定效應定理。即不論是誰,如果在某個領域大量投資,必定希望獲得豐厚的收益,而不是通過中途背離原來的構想而威脅到自己的投資。"

從上述背景分析,此次在華盛頓舉行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同中國副總理王岐山對話的美方重要人物-美國財長蓋特納曾經在北京學過中文,想必他在與中國人打交道方面已頗有經驗。

作者:Matthias von Hein/韓明芳

責編:謝菲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