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政治北美

中美峰會首日落幕 專家: 對結果不抱過多期待

William Yang
2021年3月19日

在中美兩國結束阿拉斯加峰會首日行程後,專家認為這次會議是雙方外交關係的「起手式」。雖然專家對峰會結果不抱太多期望,但認為美國近期策略顯示著重印太地區的決心。

https://p.dw.com/p/3qqYu
Alaska Anchorage USA China Gespräche
中美高層18日在阿拉斯加舉行峰會,專家認為雙方的激烈爭辯顯示他們仍在互相接觸的時期。圖片來源: Frederic J. Brown/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 在中美兩國高級官員於阿拉斯加峰會的開幕致詞中激烈批評對方政策後,部分專家認為這顯示雙方對這場會談能否達成明顯共識抱持相對低的期望。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的台灣及印太地區專案負責人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 告訴德國之聲,由於兩國的期待都不高,他對開幕時的言詞交鋒不感到意外。

他說:「重要的是,雙方是在一個公開且有媒體的空間發表這些言論,所以可以理解他們會在這樣的場合中說一些豪言壯語,其中一個目的是要說給不在現場的觀眾聽。」

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的講師宋文笛則認為,雙方18日在開幕式的「交鋒」可被視為拜登執政下中美外交關係的「起手式」。他表示,從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兩人近日的公開言論來看,拜登政府現在著重於鞏固川普时期所留下的外交遺產。

宋文笛告訴德國之聲:「布林肯與沙利文目前正試圖鞏固川普时期在對中政策上,制定的新基準線。我們可以預期拜登政府一開始對中國態度強硬,並藉此累積更多對中國的籌碼。」

中美處於外交摸索期

在雙方高官18日於阿拉斯加會晤前,布林肯與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 先在日本與韓國與他們的外長與防長進行「2+2」會談,過程中,美國與日本在東京發布聯合聲明,譴責中國在南中國海水域的非法訴求與非法行動,並表示對中國修法允許海監船在東中國海爭議島礁的周邊開火表示擔憂。

祁凱立認為,美國在與中國高官會晤前,精心策劃了一系列的行程與聲明,透過這些舉動顯示,拜登政府沒有打算扭轉在川普时期制定的對中政策,儘管這些政策引發北京不滿。他向德國之聲表示:「中美高官在阿拉斯加開幕時的激烈交鋒,有一部分是因為中國對拜登政府不扭轉川普时期制定的對中政策感到失望。從北京的角度來看,他們認為應該是美國要改善與中國的關係,而當拜登政府沒如北京預期去行事時,北京便會不滿。」

然而,祁凱立也認為雙方的激烈交鋒代表中美仍在互相摸索的階段。「他們正處於互相摸索期,而他們仍有可能在世界貿易組織的貿易談判丶氣候變遷丶核不擴散與環境災難等領域找尋合作的可能性。」

Japan USA Treffen der Außenminister
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專家祁凱立認為,美國在與中國高官會晤前,精心策劃了一系列的行程與聲明,透過這些舉動顯示,拜登政府沒有打算扭轉在川普时期制定的對中政策,儘管這些政策引發北京不滿。圖片來源: Kim Kyung-Hoo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宋文笛則說,氣候變遷會是雙方可能展開合作的其中一個領域,但在經濟脫鉤部分,他預期美國在拜登的領導下會採取不同的形式。他向德國之聲表示:「中國與美國在關稅戰與其他經濟對抗的部分可能會稍微緩和,但在5G網路丶網路安全或硬科學的教育交流方面,拜登政府不太可能立即軟化川普时期制定的相關限制。」

美國視印太地區為重要外交目標

但從美國過去一周針對印太地區展現出來的策略與發布的聲明來看,祁凱立認為拜登政府確實將印太地區視為外交政策中非常重要的目標。他表示,目前華府唯一得到跨黨派支持的外交共識是,美國需要將中國視為一個系統性的競爭者,而長遠來看,美國能應對中國挑戰的唯一途徑是重新致力華盛頓在印太地區的夥伴。

他告訴德國之聲:「我認為拜登政府有搞清楚外交政策的優先順序,而他們實現外交目標的方式也很明確,特別是公開強調美國在印太地區有長期的夥伴與聯盟關係。」

宋文笛認為,由於拜登政府上任後已將中國定義為最大的地緣政治挑戰,而印太地區也逐漸成為一個全球各國重視的區域,所以當美國在此地區與中國勢力抗衡時,不能只運用自己的能力,而是該仰賴印太地區的盟國關係,甚至尋求其他地區的盟國協助; 對美國來說,歐洲盟國將部分資源轉至印太地區變得相對重要。

他說:「3月初,我們陸續看到英國丶法國丶德國與荷蘭等四個歐洲國家宣佈將派遣軍艦到南海。另一方面,英國也表態有興趣加入QUAD(四國會談),而部分QUAD成員國也開始與歐洲國家接觸。隨著歐洲在印太地區的利益增加,這無疑使美國更容易保持目前對中國的安全態勢。」

祁凱立認為,中美阿拉斯加峰會只是一個瞭解對方的場合,兩國在未來半年內才有可能坐下來談更多實際的議題。他告訴德國之聲:「這次會談是由美國國務卿與中國外交部長主持,所以我們能預期他們除了說一些層次較高的話之外,也是為未來兩國的互動定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布林肯這次都是各自代表政府出席會晤,所以他們能實際操作政策的空間不多。我對這次會議的結果,並不抱太多期待。」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