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德總理柏林會談 美國總統隔岸叫罵

2018年7月9日

川普总統的貿易保護主義行徑,既惹惱了中國人,也惹惱了德國人。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與德國或者歐洲,是否會展開更加緊密的合作?正在柏林舉行的第五次德中政府間磋商會議,也許會給出一個答案。

https://p.dw.com/p/315Tx
Deutschland 5. deutsch-chinesische Regierungskonsultationen
德中代表團在柏林舉行政府間磋商會議圖片來源: Reuters/F. Bensch

(德國之聲中文網) 由梅克爾與李克強分別領銜的兩國政府代表團,周一開始在柏林磋商。今年的會議上,川普的貿易保護行徑很可能是一個重要話題。此外,德國經濟界則希望,在華德國企業能夠獲得更為公正的市場準入条件。

周一下午,梅克爾與李克強召開聯合新聞發布會,強調全球自由貿易的重要性。梅克爾說,中美兩國相互加徵關稅,對德國企業也造成衝擊;德中雙方形成共識,恪守世貿組織的規則。她強調,國際貿易順暢運轉符合德國利益,並指出歐美貿易中也存在摩擦。梅克爾同時也指出,德中兩國之間的市場準入机制不平等問題依然是雙方磋商的話題,她對中國宣佈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合資企業解除股比限制等舉措表示歡迎。李克強則在發布會上表示,自由貿易對全球經濟復甦至關重要。

德中兩國政府在會議上還簽署了22份協議及意向聲明,其中包括就無人駕駛技術展開合作。

而在政府磋商會議之外,隨行的兩國企業界代表也簽署多份經濟合作協議。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在德國中部圖林根州投資興建電動汽車電池工廠的協議。按照合同,寧德時代將投入數億歐元的資金,長期將創造近千個就業崗位。德國寶馬汽車集團也與寧德時代簽署了合同,未來將從圖林根電池工廠採購價值15億歐元的電池。

Deutschland 5. deutsch-chinesische Regierungskonsultationen
李克強與梅克爾參加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會議圖片來源: Reuters/H. Hanschke

川普再次指責歐洲

幾天前,中美兩國間的貿易衝突驟然升級,雙方開始互征懲罰性關稅。美國也對歐盟部分商品加徵懲罰性關稅。包括德國政府在內,許多政界、商界人士都擔心這場衝突會演變成全球性的貿易戰。

就在德中政府間磋商會議進行的同時,美國總統川普再次通過推特抨擊歐盟,指責後者國防開支不達標,只承擔了北約的極少部分經費,與此同時卻對美國維持著1.5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還對美國商品設置超高壁壘。

而在面對中國時,川普的矛頭則不僅僅是針對貿易失衡,而更是針對中國的高科技產業政策。美國指責中國竊取智慧財產權、強迫外企"以技術換市場"。美國上周開始對中國的科技產品加徵關稅;作為報復,中國則對美國的農產品加徵關稅,這一措施被認為是針對川普的選民群體。

Hubert Lienhard Asien-Pazifik-Ausschuss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 Archiv 2012
德國亞太經濟委員會主席林哈德(Hubert Lienhard)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Murat

德國商界很擔心

德國經濟界則尤其擔心,中美貿易衝突也會波及德國汽車業。寶馬、戴姆勒等德國車企,其供應鏈分佈全球,其在中國的生產線,往往也需要美國工廠提供上游產品,而中國的反制措施也包括對美國進口汽車配件加徵關稅。寶馬公司已經因此在中國市場提價,但同時也宣佈在中國加大產能。德國亞太經濟委員會(APA)主席林哈德(Hubert Lienhard)在接受德新社採訪時說:"我們必須很小心地確保不被捲入到這場只有輸家的衝突中去。"他強調,德國與中國都屬於全球最大的出口型經濟體之列,因此當前處境相同。"我能夠想像,德中兩國在政府間磋商中將釋放出一個共同訊號,但是這不會是對美國作出威脅,而是共同表態支持自由貿易。"

目前,大約有5000餘家德國企業在中國開展業務。自2016年起,中國成為了德國最大貿易夥伴,2017年雙邊貿易額高達1869億歐元。林哈德指出,德中兩國同時也處於一場體制競賽中,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對壘德國的自由市場經濟,"這會不斷產生問題,本次政府間磋商也會談到這些問題。"

人權話題依然有

除了經貿,政府間磋商也提及了一些"敏感議題"。梅克爾在聯合新聞發布會上說,磋商內容包括人權、非政府組織在華工作環境等問題,"德中合作讓我們也能夠就爭議話題展開討論。"

德國政府人權專員科夫勒(Bärbel Kofler)則在周一早間接受媒體採訪時批評中國的人權狀況惡化,"人權律師、記者等的處境尤為艱難。"

李克強則在新聞發布會上反駁稱,中國人權狀況已經有「明顯改善」,中方將繼續推進這一趨勢。同時他也強調,中德雙方將繼續就人權問題展開平等對話,

文山/達揚/(路透社、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