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高歌猛進 德國政界支持歐洲企業聯手

2018年8月19日

中國投資者對收併購德國高科技公司的熱情不減,引發德國聯邦政府的關注。德國經濟部國務秘書巴爾萊斯(Thomas Bareiß)近日透露,德國準備拿出什麼樣的對策。

https://p.dw.com/p/33OPL
Thomas Bareiß CDU
德國經濟部國務秘書巴爾萊斯(Thomas Bareiß)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經濟部國務秘書巴爾萊斯之前就發出警告稱,不應該低估中國投資者在德國加大併購力度的做法,並提倡歐洲各國應該團結一致。他向德新社表示:"德國是一個對投資非常開發的國家,並且也應該繼續如此。"

但這位德國基民盟的政治家也表示:"我們不能太天真、太魯莽。國際社會競爭需要的是強硬的手腕。我們願意面對,但必須是在公平、平等的游戲規則之下。我們現在離此還很遠。因為全世界的投資環境非常不一樣。"

多年來,中國一方面嘗試通過併購海外公司獲取尖端科技,另一方面又通過投資歐洲的基礎設施項目來獲取政治上的影響力。

巴爾萊斯表示:"我們感覺到,中國對某些技術興趣濃厚。"所以他認為,中國方面佔股或收併購的意願還會繼續增大,尤其是針對德國技術實力雄厚的中型企業。"在敏感領域,我們必須及時評估危害和風險,在特殊情況能夠踩下急剎車。對於非常敏感的輸電網領域來說,尤其如此。"

降低門檻 提高幹預能力

所以計劃對德國現有的外貿經濟法做出適當的改動,就更顯重要,這位德國國務秘書在經濟部發表講話時如是說。"我們計劃把允許政府介入審查併購案的門檻從目前的25%降低至15%。如此一來,我們在一些特定敏感企業被收購或併購的時候,就有機會及時採取行動,徹底調查其背景。"

巴爾萊斯認為,雖然經濟界和政界都不願意面對冗長的審批程序。"但是在一些與關鍵基礎設施、國防相關的企業中,合理顧及國家安全利益是正確而且重要的。"他表態稱:"為此,我們作為政府、政策層,希望能夠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更好的做出評估。這不僅符合企業的利益,也符合我們國家的利益。"

不久前,中國一家國有康采恩收購德國電力輸送系統營運商50Hertz的第二次努力在德國政府採取不同尋常的干涉後告敗。根據聯邦政府的授權,德國的國有復興信貸銀行(KfW)購下該電力營運企業待售的20%股權。

德國政府給出的理由是為了保護關鍵的基礎設施。巴爾萊斯指出,德國希望也歡迎外商在德國投資,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中國。"我們去年一共審核了超過80個收併購案。其中三分之一的收購方是中國企業。從2004年開始,我們沒有叫停一次交易。只有一次,我們的態度更加謹慎。這清楚的表明:我們歡迎投資,也會在使用調控工具的過程中非常小心。"

"我們其實可以更加自信"

巴爾萊斯表態稱,德國不能夠,也不想走自我封閉的道路。"中國14億人口帶來的是一個巨大的,非常令人感興趣的市場。對於成功的投資目的地來說,重要的是速度和創新力,不是規模。所以我們必須保持領先優勢,在未來的關鍵領域保持或重新奪回我們的技術優勢。我們其實可以更加自信的這麼做。"

巴爾萊斯認為,未來德國需要的是更多有實力的公司:"在歐洲層面上結盟聚力其實是有意義的。所以我很高興看到像西門子和阿爾斯通這樣的公司結盟。這能夠提高企業的實力。"

三年前,通過合並國內廠商而組建的中國中車集團成為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鐵路車輛製造商。面對中國企業咄咄逼人的競爭態勢,德國老牌廠商西門子將旗下的列車製造部門與法國阿爾斯通合並,希望能夠強強聯手,面對中車的競爭。

任琛/石濤(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