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軍演後 賴清德:期待與中國合作

2024年5月26日

中國包圍台灣的軍事演習結束後,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仍然發出了緩和關係的訊號,表示希望通過交流與合作增進理解,並共同承擔區域穩定的重要責任。

https://p.dw.com/p/4gI6l
賴清德呼籲「中國來跟台灣共同承擔起區域穩定的重責大任」(資料圖片)
賴清德呼籲「中國來跟台灣共同承擔起區域穩定的重責大任」(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新一任總統賴清德5月20日發表就職演說後,中國在台灣周圍進行了大規模軍事演習。儘管如此,賴清德表示仍然願意與中國合作,並強調區域穩定的重要性。

中國軍艦和戰鬥機圍繞台灣進行演習,中國稱這是對其奪取該島能力的測試。在這兩天的演習中,中國誓言「一切'台獨'分裂勢力」將會「頭破血流」。賴清德在台北的一次活動中對記者表示,希望台灣和中國能「共同承擔區域穩定的重要責任」,並通過交流與合作增進相互瞭解和和解,朝著和平與共同繁榮的方向前進。

自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台灣和中國之間的溝通中斷,蔡英文承諾捍衛台灣的主權。賴清德來自同一民主進步黨(DPP),他誓言將繼續蔡英文加強台灣防禦能力的政策,同時保持與中國對話的開放態度,並加強與美國等島嶼夥伴的關係。然而,中國表示賴清德的就職演說等同於呼籲獨立,將台灣推入危險境地。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周五表示:「每次『台獨』挑釁我們,我們將進一步推動反制措施,直到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的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告訴法新社,賴清德將在他的政府與北京的首次互動中「堅定地表現出決心」。「然而,他無疑會尋求利用其他國際夥伴和友邦國家來的幫助促進與北京的更多幕後交流,」宋文笛補充道。

台灣國防部提供的照片顯示一艘中國導彈驅逐艦5月23日出現在台灣近海區域
台灣國防部提供的照片顯示一艘中國導彈驅逐艦5月23日出現在台灣近海區域圖片來源: Taiwan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AP/picture alliance

北京增壓

自2016年以來,中國增加了對台灣的軍事和政治壓力,其海軍艦艇、無人機和戰機幾乎每天都在該島附近出現。這場爭端長期以來使台灣海峽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熱點之一。

本周的演習期間,載有實彈的中國戰鬥機向目標緊急起飛,轟炸機與戰艦組成編隊,模擬對「重要目標」的打擊。中國軍事科學院的童真向官媒新華社表示:這次演習主要針對『台獨』勢力的頭目和政治中心,並涉及對關鍵政治和軍事目標的模擬精準打擊。北京國防大學教授孟祥青告訴新華社,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艦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台灣島」,包括島嶼的東部——解放軍認為這是外部干預最可能的方向。孟祥青說:「演習表明我們可以控制該東部區域。」

不承認台灣獨立地位的美國是其最大的盟友和武器供應商,周六敦促中國「保持克制」。專家表示,北京試圖通過恐嚇和耗盡台灣的軍事力量。台灣國防部報告稱,在演習結束後的24小時內,有七架中國飛機、十四艘海軍艦艇和四艘海岸警衛艦在島嶼周圍活動。台灣國防部還在金門附近的二擔島上發現了一個裝有政治標語的紙箱,懷疑是北京方面留下的。

同時,在賴清德上任的第一周,成千上萬的人走上台北街頭,抗議反對黨國民黨和台灣民眾黨提出的法案。民進黨立法者指責反對黨在未經適當協商的情況下快速推進擴大議會權力的法案。由於賴清德的民進黨在議會中不再佔多數,他的黨派在通過政策方面可能會面臨挑戰。

針對中國5月23日的軍演 台灣空軍派F-16戰機升空巡邏
針對中國5月23日的軍演 台灣空軍派F-16戰機升空巡邏圖片來源: Taiwan Defence Ministry/Handout/REUTERS

賴清德上任後的首次考驗

國際危機組織的阿曼達‧肖(Amanda Hsiao)表示:「對賴清德政府的壓力來得又快又早。這將是對他們同時應對國內和外部多重挑戰能力的重大考驗。」

面對緊張局勢,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計劃下周與中國國防部長董軍會晤。五角大樓表示,兩位部長將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進行會談。美國通過數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支持台灣,並敦促北京在最近的軍事演習中保持克制。拜登總統也在美國軍事學院的畢業典禮上重申,美國致力於維護台海的和平與穩定。

賴清德在南台灣參加民主進步黨(DPP)舉辦的活動時對記者說:「我非常感謝美國總統拜登、美國政府和國會,以及世界各國對台海和平穩定的堅定支持。」在周一的就職演講中,賴清德強調,台海的和平與穩定對全球安全和繁榮至關重要。

賴清德說:「任何在台海製造動蕩並影響區域穩定的國家,都不會被國際社會接受。」這位被北京方面視為「台獨分子」的台灣領導人呼籲「中國來跟台灣共同承擔起區域穩定的重責大任」,並「非常期待,跟中國透過交流合作,增進彼此的瞭解、理解、諒解、和解,創造互利互惠,邁向和平共榮的立場」。

(德新社、法新社)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