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越來越依賴能源與原材料進口

德廣聯駐上海記者 克爾斯汀.洛澤2005年3月9日

中國政府領導人在第十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對未來表示擔憂。中國不僅能源日益緊缺,其他原材料的供給不足也是問題之一。許多中國昔日的出口產品,如今要在世界市場上通過使用外匯購回。

https://p.dw.com/p/6LlH
國產鋼材已不能自給自足圖片來源: dpa

2004年,人口最多的中國首次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第2大石油進口國。與2003年相比,中國大陸的石油進口增加了40%,高達1億2千萬噸。曾為自行車之國的中國在最短的時間裡發展成世界第三大汽車市場。目前,中國石油需求的1/3用於汽車消費。

截止目前,石油進口的絕大部分來自中東,尤其是沙烏地、伊朗和阿曼。為了減少對中東地區的石油依賴,中國試圖在中亞、俄羅斯、拉丁美洲和非洲開闢新的能源共給渠道。去年,中國政府和大型石油公司的代表奔波於世界各地,簽署了一系列的相關協議。其目的在於保障中國的石油供給。

中國對石油和原材料進口的愈發依賴已是不爭的事實,中國政府也深知問題所在,因此幾乎是毫無選擇的奔向所有蘊藏石油的地方。然而,對於有關中國應對世界市場油價飆升承擔責任的指責,中國外長李肇星予以了嚴厲回絕。他說:「某些媒體將油價上漲的原因主要說是中國需要的增長,這缺乏根據。中國的石油進口近一兩年來有所增長,但是進口量僅佔全世界石油貿易總量的大約6%。中國不只是一個能源消費大國,同時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生產國之一。中國的能源需求主要立足於國內解決。我國能源國內發展的空前還很大,在節能和提高能源效率方面也大有潛力。中國進口石油不會對國際油價產生大的影響。」

比如鋼材就是一例,由於中國對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致使世界市場上的原材料價格扶搖直上。儘管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產鋼國,但同時也是最大的鋼材消費國。2004年,中國的產鋼量近3億噸。儘管如此,仍難滿足國內市場對鋼材的需求。不過,北京政府一再強調指出,鋼材的進口量已所有回落,中國在今後幾年內將實現鋼材自給。截止目前,尤其是建築業的繁榮,消耗了中國一半以上的鋼材。現在,北京政府試圖盡快擺脫對鋼材進口的依賴。2004年12月,中國政府批准新建3座大型煉鋼廠。如果一切如願進行,那麼三年以後,中國將實現鋼材自給。而事實是中國鐵礦嚴重短缺,問題的關鍵不是生產能力,而是原料的供給。

世界鋼材協會抱怨說,煤、焦炭、鐵礦以及廢鐵-中國的需求量之大,以致使國際市場出現供不應求。這一窘迫的局面將來也不會有所改觀。據估計,2030年,中國對鋼材的消耗幾乎將是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