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試射超高音速導彈震驚西方世界

2021年11月24日

今年七月中國進行的高超音速導彈試驗,顯示該國在這一技術領域已取得重大突破。不過專家也表示,該技術是否已達到實戰需要仍值得懷疑。

https://p.dw.com/p/43PVF
隨著綜合國力提升 中國軍武裝備力量最近幾年進步飛快(資料圖片)
隨著綜合國力提升 中國軍武裝備力量最近幾年進步飛快(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PA/A. Bradshaw

(德國之聲中文網)媒體報導稱,今年七月中國方面在南中國海域成功發射拋射物,並以五倍音速環繞地球,此次試驗令五角大樓極度震驚。

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等軍事大國都在從事所謂"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hypersonic glide vehicles)的研發試驗,即飛行速度至少達到音速的五倍。但迄今為止,尚未實現在導彈高速飛行狀態下發射一個與之分離的拋射物。

超高音速武器飛行速度快,而且靈活性極高,能夠使敵方的導彈防禦設施無法發揮作用。

防禦戰略問題專家、法國軍事期刊《 DSI》主編亨羅廷( Joseph Henrotin)對法新社表示:"中國人似乎已經能夠掌控同超高音速技術相關的熱能和空氣動力衝擊效應。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擁有超強的運算能力。"

《金融時報》援引知情者提供的訊息報導稱,美國國防部官員對中國的導彈試驗感到震驚。中國此次導彈試驗的細節外界瞭解不多,專家們甚至不確定拋射物是否預設並命中了目標。

不過,本次試驗顯示中國已在這一領域取得了驚人的進展。斯德哥爾摩安全與發展研究所所長、中國問題專家施萬斯特羅姆( Niklas Swanstrom)表示:"中國近來的一系列試驗顯示中國已經取得重大技術突破。"不過他同時也表示,即便中國確實掌握了這種技術,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也有能力將其有效運用於軍事行動中。施萬斯特羅姆強調,或許中國在超高音速武器方面已經處於領先地位,但這並不足於打破當今世界的軍事均衡。"我們必須清楚一點,就軍事技術整體水準而言,美國仍遙遙領先於中國。"

中國並不隱瞞該國已擁有至少一台可用於超高音速武器研發的氣動力風洞。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本月宣佈,速度可達8馬赫的FL-64風洞已經建設完畢,可從事"武器分離和投放"等多種試驗。今年八月,中國官方的中央電視台還曾報導稱,中國科學家正在建造 JF-22風洞,屆時該風洞將可進行三十倍音速的飛行模擬。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姜宗林對中央電視台表示:"借助這一風洞可以研發出新型飛機,能夠在一到兩個小時內抵達世界任何地點。"

Ein russischer MiG-31-Kampfflugzeug gibt die neue Kinzhal-Hyperschall-Rakete während eines Tests an einem unbekannten Ort in Russland frei
中美俄都在開展超高音速導彈技術研發。圖為俄制米格31戰機分離拋射物的瞬間。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新加坡南洋科技大學的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查爾(James Char)表示,中國在航天技術領域發展也非常快,因此有關中國從事超高音速導彈試驗的報導是有一定可信度的。但另一種可能性也不能排除,那就是美國國防部官員在故意誇大中國構成的軍事威脅,以便獲取更多的研發資金。

查爾說:"過去幾年來,美國軍界一直在誇大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這次有關中國超高音速導彈技術的說辭,可能又是他們提升國防預算的一次嘗試。"他表示,美國政府明年的預算中,用於太空軍(Space Force )的支出提高了13.1%,提升幅度遠高於其他四個軍種。

美國方面也在其ARRW項目中從事高超音速滑翔器的研發,但今年四月的一次發射試驗以失敗告終。

俄羅斯前不久曾從潛艇發射了名為Zircon的超高音速導彈,並在2019年推出了可攜帶核彈頭的"先鋒"型超高音速彈道導彈系統。

(法新社)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