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經濟"崩潰"前景揪著世界的心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5月6日

最近一段時間來,中國經濟崩潰論"甚囂塵上"。全世界的專家都忍不住要分析一把中國經濟是否面臨崩潰。正反雙方卻一致認為,跟10年前情況已經大不一樣,如今的中國經濟打個噴嚏,就會引起全世界感冒。

https://p.dw.com/p/50Jg
中國銀行裡數錢忙圖片來源: AP

中國經濟已經過熱

對這一點,全世界實際上已經達成了共識。上周,中國總理溫家寶對路透社說,必須採取強烈措施,把經濟增長的速度降下來,被認為是中國政府對此形成看法的最後證明。

德國有關報導說,"中國經濟瘋狂地增長著,填滿了來自國內外的投資。"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突破了去年底的新高峰,達到了9.7%的增長率。投資者幾乎什麼都不用想,掏錢就是。投資規模和比例到了驚人的地步。僅圍繞北京2008奧運會的建築項目投資就高達300億美元。中國到處在比快,比高,比大,誰都想搞個把世界第一。

中國經濟過熱的一個證明就是投資的比例。投資是一個國家的經濟走向工業化階段的象徵。然而,中國的這個"象徵"當前超過了任何階段的任何國家。亞洲四小虎在其工業化階段中,固定資產投資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來沒有超過35%。當前(2003年),最高的韓國這個比例為31%,馬來西亞為21%。德國為15%。而中國2003年的這個比例則達到了驕傲的41%,正在向一半的目標昂然邁進。

這意味著什麼呢?投資是建設性的,而不是產出性的。建設意味著得有相應的基礎設施和能源、原材料供應及時跟上。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全世界能源與原材料價格的強大推動力,中國消耗的石油已經佔到世界總量的7%,鋼材需求佔到總量的27%,鐵礦砂需求佔到了30%。中國缺水缺電等現象已經日益嚴重。專家們對中國的投資結構十分擔憂。對鋼鐵業的投資很大,但對能源業的投資太少。

投資過大和銀行濫發貸款導致貨幣發行量過大。中國經過許多年的通貨緊縮,於今年年初出現了通貨膨脹的兆頭。一年前,中國的通貨膨脹率還只有0.9%,今年第一季度則達到了3.5%。3.5%並不可怕,但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就危險了。

中國經濟是否會崩潰

專家們對此各執一詞。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總經濟師羅奇認為:"一些領域的投資熱已經到了這樣的程度,以致泡沫破裂的可能性已經不能排除。"咨詢公司"高頻率經濟"(High Frequency Economics) 總經濟師魏恩貝格懷疑北京有能力及時給經濟降溫。理由是,各省的政府將會反對削減自己境內的項目投資;提高利率的作用將不會馬上體現出來。他說:一切指向崩潰。

德意志銀行則相信中國政府能夠把經濟的溫度降下來。但其Goldman Sachs公司看到的則是中國經濟從另一方面崩潰:"這些措施有把經濟煞得太猛,從而導致崩潰的危險。"

正反雙方,角度不一樣,結論卻是一樣的:中國經濟要崩潰了。

不過相信中國有能力防止崩潰的專家也大有人在。柏林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蓋倫相信中國政府有軟著陸的能力。理由是,中國政府已經實實在在地開始了反過熱的行動,比如限制了一些受威脅最大領域的貸款。DZ銀行專家索寧格爾同樣相信中國政府能夠成功。但他同時警告道:"中國正走在一條狹窄的線上,既要避免過熱,同時又要防止過大地削弱經濟發展。"

DZ專家和Goldman Sachs專家的看法實際上是一樣的。只不過後者說得過於聳人聽聞了。毛澤東有一句名言:矯枉必須過正。可惜這句話在中國屢屢應驗。80年代末,中國出現了改革開放過程中的第一次過熱。中國政府不得不踩下了急煞車。結果實際上是硬著陸了。經濟增長率一下子從11%以上劇降4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從90年代中開始進入通貨膨脹緊縮狀態。這個狀態一直持續到2003年。

那麼,中國這一次能夠比上一次做得好,而真正做到軟著陸嗎?應該說,不是不可能,但是很難。中國之所以幾乎每一次都矯枉過正,一個原因在思維方式,另一個原因是國家大人口多。兩個方面湊在一起,導致:說輕了聽不見或有的聽見了有的聽不見,或別人不做我也不做,只有規定死了,大家不得不做,才會真正有效。而到了那時候,一般已經"過正"了。

但是,"過正"了可以再適當回調。這也許是最適合中國的方式。

"崩潰"的說法顯然過火。實際上,中國經濟由於降低增長率而導致通貨緊縮等現象至少對中國經濟來說並沒有那麼可怕,這已經為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事實證明。中國經濟保持了增長,而且還逐漸健康了起來。從正增長變成負增長,那才能說是崩潰。而這在今天的中國是不可能的。專家們說,太多的銀行壞帳會導致中國經濟崩潰,這似乎還更接近事實一些。但由於中國國家手裡捏著大量外匯儲備,隨時可以繼續干預,這方面崩潰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所有這些結合在一起,可就危險了。尤其是許多專家提到一點:如果調整不夠,中國將嚴重缺乏能源和原材料。如果調整過度,又不能及時調回來,將造成大量的失業。中國需要7%以上的增長率,否則無法應付轉制過程中必然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尤其是每年勞動力市場的巨大增長需要。

中國經濟大調整將如何影響世界

這是西方經濟專家們和企業界關注的主要焦點。德國銀行聯邦協會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說:"中國發展力度的受挫將給全球景氣發展帶來威脅。"

慕尼黑抵押信貸銀行專家雷斯則認為,80年代末中國的經濟緊縮過程表明,中國即使是硬著陸,給歐美帶來的直接影響也是有限的。如果現在中國重新硬著陸,2005年給依靠出口的德國帶來的國內生產總值下降率將是0.4%,給美國帶來的增長率下降將為0.3%。

但是,專家們一致指出,實際上中國經濟增長放慢對世界的影響將是非常大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已經不是80年代末那個中國,在全世界社會生產總值表上,中國目前雖然還只佔4%,但它已經成為世界增長的兩大火車頭之一(另一個是美國)。中國增長率下降或下調首先將給它的周邊國家帶來重大影響。比如,韓國外貿增長率的80%靠的是對中國的貿易。專家們估計,中國增長率下降1個百分點,韓國出口就將下降2.7%。

在這次溫家寶關於採取措施壓低增長率的講話後,在南華早報稱中國人民銀行將在一周內上調0.5%利率後,香港和世界股市紛紛大跌,香港恆生指數甚至跌到4000點以下,回到去年12月的水準。這進一步證明了中國今非昔比的影響力。

西方專家們最擔心的就是中國一旦硬著陸引起的連鎖反應。抵押信貸銀行專家雷斯說:"在中國硬著陸的情況下,我認為外匯市場有明顯的反應,甚至一些亞洲國家試圖貶值它們的貨幣是非常有可能的。"這種貶值會使以歐元或美元結算的商品變貴,使它們失去競爭力。於是,企業利潤下滑,股市下跌,氣氛下沉。這樣,德國,歐洲和美國的經濟增長率都將至少下降1%。"經濟衰退肯定將再次敲打德國的大門。"

對西方國家來說,與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比有個很大的問題。現在美國和歐洲許多國家預算赤字巨大,也就是說,能夠拿出來應付危機的錢遠不如那時多。亞洲一旦發生危機,西方國家受的衝擊就會比那時更大。

然而,一旦世界經濟景氣受挫,難道中國會不受影響嗎?中國對外貿的依賴度已經越來越大,對外國投資的依賴更是巨大。一旦中國經濟硬著陸,除了已經談到的直接影響外,也必須把通過這種連鎖反應最後返回到中國來的"餘波效應"估計在內。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