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經濟專家:2020增長不必拘泥「保6」

2019年12月20日

雖然中美將達成階段性協議,但貿易摩擦的根本性問題還沒解決。在外需未有實質性改變,內部各種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也還在時,中國經濟專家如何分析中國明年的經濟狀況?

https://p.dw.com/p/3V7Jr
Symbolbild Handeslstreit China - USA | 100 Yuan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布的報告指出,堅持保證社會就業基本穩定原則,增速保持在5.5%-6%足以保證就業的基本穩定,5.8%是較理想狀態;5%是確保就業無虞的增長底限,但可能會犧牲就業品質。圖片來源: AFP/J. Eisele

(德國之聲中文網)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周三(12月19日)發布報告稱,明年增長目標不必拘泥於6%以上,保持在5.5%-6%,保守目標為5.8%左右,足以完成"兩個一百年"目標的階段性任務,也能夠保證社會就業的基本穩定,同時也更有利於保持戰略定力,按照既定方針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於澤說:「2020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不必為增速『破6』的關口過度緊張,在基於第四次普查數據進行調整後,2020年增速保持在5.5%-6%的目標區間,就能夠實現『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

他也說:「如果繼續將2020年的GDP增長目標設在6%-6.5%,必須依靠強有力的財政刺激政策、 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放鬆房地產市場調控來刺激短期增長。」他指出,目前看這三個條件或不具備或不利於中長期的經濟高品質發展。

於澤並表示,未來中國將會逐漸從收入增長為主導模式,走向價格為主導模式,需要貨幣政策創造良好的價格環境;同時中國流動性供給結構和供給渠道較前些年發生了較大變化,與新變化對應的改革還在進展中。

在原有外匯佔款投放渠道消失後,現有供給渠道存在較為嚴重的訊息不對稱問題,銀行間市場利率波動性加大,導致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流動性供給預期不穩定,更傾向於將資產投向利率債等低風險高流動性領域,以匹配負債端的波動性,這就導致了資金向實體傳導不暢。

報告並建議,未來需要以改革提高流動性供給渠道的透明性和效率。一方面中央銀行可以考慮適度增加交易商等措施擴大政策覆蓋面;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也需要通過自身風控能力提升來將資金引導向實體經濟。

Hongkong | Anti-Regierunsgproteste
外界關注香港抗爭是否會影響香港的國際金融地位。專家也關注北京是否會透過發展深圳來取代香港。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P. Fong

其他專家怎麼說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組織的該論壇上,其他專家指出,儘管從製造業PMI等數據上看生產好轉,但企業信心往下,還缺一把火讓生產再上台階;而明年的通膨風險亦不可小覷,考慮到能繁母豬數量明顯下降,豬瘟缺乏根治辦法,明年年初通膨還會再度上行。

國家訊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表示:「總的勢頭是在好轉的,特別是今年沒有因為內外部的風險挑戰明顯加大而放鬆提質方面的一些舉措。」

他指出,雖然經濟增長壓力加大,但環保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政府也沒有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對於經濟下行的容忍度應該是明顯增強。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在超級霸權和技術革命周期開啟的轉折期,要有中長周期的視野。他比喻:「目前全球宏觀處於一個冬季,在冬季一定不要想像夏天的景象。」

他稱,對比全球,中國經濟已是亮點,政策要遵循漸進主義,2020年逆風而行但不悲觀。他認為,明年會出現一些短周期力量逆轉,企業進入補庫存周期,民間投資在國企投資觸底回升後也有望跟進,要全面但適度激發民企的積極性,提振信心忌用力過猛,傾其所有反而激發不了。

莫尼塔研究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亦在同一場合指出,雖然現在生產狀況很好,但是企業家對未來的信心是一路走低的,形成一個很大的反差。

夏立民/任琛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