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科研進步 德國面臨挑戰

2011年4月1日

中國當今的學術論文發表數量已經超過了歐盟。英國皇家學會的一項調研稱,中國的論文發表數量將在2013年趕超美國。儘管數量並不等同於品質,但這多少體現了一種趨勢,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躍升為科研大國。

https://p.dw.com/p/10ldw
中國正在科研領域拚命趕超圖片來源: AP

專家此前一直認為,中國的學術論文數量趕超美國要等到2020年。但英國皇家學會的一項調研顯示,論文數量頭把交椅易主有可能在2013年就發生。菲爾‧萊弗士是這項調研的參與者之一,他說,中國的學術著作出版量在過去15年間增長了8倍,現在全世界學術論文的1/8出自中國。但萊弗士同時指出,中國的學術論文品質仍然遠遠落後歐美:

"我們也得關注品質。評判論文品質的一個方法是,看一篇論文被其他論文引用的次數。被引用的次數越多,便越顯示出其重要性。"

而事實上,中國的學術論文儘管在數量上增長很快,但是被引用次數依然相對較少。相比較而言,全球被引用的學術論文中,有近1/3來自美國,來自中國的大約只有4%。而中國在科研上的經費投入也不及歐美。但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在趕超。1990年起,中國的科研預算年均增長20%。歐洲最大的應用科學研究機構、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會的克林格內(Raoul Klingner)認為,即便數量不能等同於品質,但這多少反映了一個趨勢:

"可以預見,中國的科學家未來將在所有領域與西方同行平起平坐;在某些領域甚至現在已經是如此了。"

對於德國學術界而言,這種趨勢意味著更激烈的競爭。克林格內認為這不失為一件好事:

"如果我們能夠借鑑或者參與中國的優秀科研成果,我不認為這是壞事。科學家在研究工作中能夠相得益彰。"

德國與歐洲各國及美國之間有著良好的學術交流傳統。而近40年來,德國學術界也在日益增進與中國的合作。比如,馬克斯‧普朗克學會與中國科學院在上海細胞與生物學研究所共同擁有一個實驗室,德國科學基金會與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則在北京共同建立了中德科學促進中心。馬普學會的格魯斯(Peter Gruss)認為,鑑於中國的快速發展,有必要進一步擴大與中國科學界的合作:

"我們不能驕傲自滿,不能只面向我們的傳統夥伴。我們必須適應,將來東方也是科學熱土這一事實。"

對於發達工業國而言,科研是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前提之一。尤其在德國這樣一個原材料匱乏的國家,異常依賴高科技產品的出口;因此,科研開發是德國富足的保障。現如今,不只中國,包括巴西、韓國等國都在拚命趕超。格魯斯強調,有鑑於此,德國必須全力以赴保持其在科研領域的領先地位:

"我們在這裡,比拚的是最優秀的人才、最尖端的項目,爭奪最尖端研究項目的落戶機會。我認為,今後,德國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其他國家現在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美國將確保不減少科研開發經費,英國皇家學會則將追加科研投入。

作者:Christoph Ricking                  編譯:文山

責編:敏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