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現代藝術的非一般感受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8月12日

北京藝術家蕭昱的半人半鳥「藝術品」在伯爾尼美術館展出所引起的騷動還沒有平息,就有瑞士收藏家站出來為他叫好:這件作品是一次對生命的探索。

https://p.dw.com/p/72YN
現代藝術品的詮釋:從領袖到明星圖片來源: Courtesy of Sigg Collection

瑞士收藏家羅倫佐.赫伯林曾在上海工作多年,並擁有一家叫「Shanghart」的畫廊。他說:「這幅作品非常有名。我可以理解它在瑞士展出所引起的震動,但是藝術表達總是會得罪人的。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作品。」

雖然與蕭昱相交不深,但赫伯林認為他是一位嚴肅的藝術家。在中國象蕭昱這樣從人體研究入手的藝術家還有很多。他們通過作品探求人們,包括西方人對現代作品心理承受的極限。這樣的藝術家在歐洲也有很多,他們的工作並非為了嘩眾取寵,而是出於對生命意義的思考:什麼是生命?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在中國,人們的生活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人們拋棄了許多過去一度崇尚的東西。對金錢的崇拜代替了對共產主義的信仰。許多人變得越來越膚淺。對外開放雖然引進了新的消費觀念,但滿足不了心靈上的空虛。這時候就有像蕭昱這樣的藝術家,仍然執著尋找著生命的真諦。

同時,赫伯林也承認蕭昱的這一作品並不能真正代表中國的現代藝術。這件挑戰道德文化觀念的作品在中國也未被廣泛接受。以此為出發點進行東西方文化比較是一件不明智的事。

從1949起中國經歷了30多年的封閉階段,這期間的藝術創作大多出於政治宣傳的需要。70年代末起中國逐步開放,開始接受西方的文化。中國的藝術家們也由此開始了向西方學習借鑑的探索過程。在創作方面他們借鑑了西方藝術各表現主題,他們的生活方式也早已融合了西方社會的影響。這一切都反映在了他們的作品裡。

這一次是瑞士伯爾尼美術館首次舉辦如此大型的中國現代藝術品展覽,參展的300多件作品展示了從70年代到今天中國藝術的發展歷程。作品共分12個主題,分別反映了中國當代城市和鄉村,神話和傳說,權利爭鬥和個人主義等各個方面。

赫伯林在中國時就對另類藝術非常感興趣。十年前他開辦「Shanghart」,就是為了能給這樣的藝術品提供一席之地。「Shanghart」是中國第一家現代藝術品畫廊,今天它已經是世界75家最重要的藝術品畫廊之一。

對於蕭昱作品在瑞士被撤下展台,他認為也未嘗不可:「如果人們的確無法接受這樣的作品,甚至感到受到了侵犯,那倒不如把它拿走的好。」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