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版"絕命毒師"製毒營銷海外

洪沙2015年7月7日

中國警方近日逮捕武漢某知名高校的化學系張姓副教授。該名男子成立的一家化學公司生產加工新型精神類毒品並向海外銷售。

https://p.dw.com/p/1Fty0
Milliardenschwerer Drogenfund in Australien
去年澳洲警方查獲大宗非法毒品交易圖片來源: West//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中國媒體報導,張姓男子曾在澳洲做访問學者期間接觸到這些精神類藥品。這些精神類藥品在一些國家已經被列為管製藥品,而在中國國內還未列入。張某發現中間有利潤可圖。

2005年,他註册成立武漢凱門化學有限公司,"以研製生產醫藥中間體、塗料溶劑等為掩護,非法從事精神類藥品--'3,4-亞甲二氧基甲卡西酮'的生產"。

甲卡西酮就是俗稱的"喪屍藥",屬於新型精神類毒品。吸食者會出現行為意識失控。吸食量過高的情況下會導致死亡。

據報導,去年3月至11月,張姓男子經營的化學公司累計生產"3,4-亞甲二氧基甲卡西酮"約193公斤,並銷往英國、加拿大、美國和澳洲等国,年收益上百萬美元。

《紐約時報》中文網今年6月登載的一篇文章中曾指出,"中國龐大的化學行業管理薄弱,而且監管不力,所以犯罪集團很容易把用於製造藥物、肥料和殺蟲劑等合法用途的化學品轉用於新型危險毒品的生產"。文章中稱,中國是新型合成毒品的主要來源。

今年4月,中國政府宣佈在3月結束的為期5個月的掃毒行動中逮捕13.3萬餘人,並截獲了43噸非法麻醉品。

但是《紐約時報》中文網發表的文章引用聯合國一名官員的話說,"這些舉動未能很好地阻止毒販。中國喜歡讓別人認為一切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但是到頭來,他們的化學工業變得非常龐大,國家根本沒有能力去對它進行監督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