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汽車走出春秋 德國公司搶入戰國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6月10日

這塊肉實在太大太誘人,真的是亂了套。中國警告汽車工業生產能力過剩前景,而世界汽車廠商卻是不管不顧,蜂湧前去。目前中國的汽車市場,有點象中國古代春秋向戰國過渡的時期,將有一番淘汰過程。今天開幕的2004中國國際汽車博覽會顯示,德國企業都不願錯過機會。

https://p.dw.com/p/5APR
大眾斯科達圖片來源: EPA PHOTO/CTK/LIBOR ZAVORAL

今天(6月10日),2004中國汽車國際博覽會在北京揭開帷幕。昨天,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貝倫德.高特沙爾克在北京宣稱,德國汽車工業打算更多地在中國生產,中國當地化的產品比例「將大大提高」。

他認為「中國市場上發生了讓人目瞪口呆的變化。」由於中國市場的驚人增長率,全世界的大汽車廠商都參加了北京的汽車博覽會。

中國汽車市場確實驚人,去年的市場規模已經超出了德國。今年的產量可能也將超出世界汽車大國德國。關於世界汽車廠在中國活動的新聞幾乎一天都不中斷,一會兒是豐田要在中國推豪華車,一會兒是通用要再投資20億美元,一會兒又是法拉利看好中國高檔市場。

德國4大中高檔品牌廠賓士,寶馬,保時捷,奧迪,除了保時捷,3家已經在生產方面到位。多家平民品牌,大眾早早進入中國,惟歐寶似乎還落在後面。

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宣佈,明年中將在北京開始賓士,E級車和C級車將分別達年產25000輛。賓士汽車集團已在中國投資了10億歐元以上,投資方向包括了吉普、轎車和實用類車領域。它的合資企業北京吉普今年的計劃是銷售4萬輛車,比去年翻一倍。

為了顯示德國汽車工業的強大實力,德國不僅所有汽車廠家這回都到了北京博覽會,而且首次由40家零配件企業設了個聯合攤位。此外還設有一個交流攤位,打算與50家中國汽車零配件廠建立聯繫,尋求將來的合作。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還宣佈,協會將在北京建一個品質中心,任務包括在中國組織專業培訓,把汽車廠應該遵循的規定翻譯成中文等。

中國目前年產200萬輛轎車,其中70萬輛是德國公司生產的。德國公司生產的汽車佔有中國市場的36%。今年頭4個月,中國汽車生產增長了46%。去年,中國的這個增長率高達53%。今年將減緩至40%。上個月,中國市場上汽車銷售量比前個月下降了20%,原因估計一是人們在等待汽車進一步降價,一是貸款變得不那麼容易了。

德國汽車零配件業在中國現在已經擁有2萬名員工,在中國100多個城市生產。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高特沙爾克強調說,重要的是,要讓在中國生產的汽車零配件在全世界有競爭力,這是將來德國汽車從中國往世界各地出口的關鍵。

大眾汽車集團總裁皮舍特裡德爾日前對金融時報記者說:「老實說,把波羅引入中國是個完全錯誤的決定。這個市場需要一種簡單的大車,而波羅是一種緊縮型的小車。」把波羅作為第三個大眾品牌引入中國是當時的大眾集團總裁皮埃希作出的。

波羅在中國打不開市場。痛定思痛,大眾集團正考慮把其在捷克子公司生產的斯科達(Skoda)拿到中國生產。大眾的目標是到2008年在中國達到168萬7千輛的銷售量,為此,打算在這段時間裡在中國投資53億歐元。

目前,大眾在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是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通用在短暫的時間裡搶到了19%的中國市場份額,而大眾從原來的50%下降到了30%強。通用打算再投資30億美元,2007年爭取達到130萬輛銷售量。

大眾總裁說:「我們想要保持30%的市場份額。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寧可保有利潤率。」

中國汽車市場上的爭奪,從大亂到大治,恐怕還要有好幾年的時間才能有定局。當然,大眾和通用都不會輕易被淘汰出局。份額的大小,是否有利可圖,這些都是能否長期站住腳,在未來的「戰國」中佔有一席之地的考慮因素。中國市場誰又能吃得準呢?波羅的失敗表明,西方汽車企業在中國同樣需要「摸著石子過河」。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