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水資源問題觸目驚心

德國之聲 付悅2005年3月1日

2月23日至25日,「全球水系統計劃「,波昂大學發展研究中心「全球水文變化項目」等多個研究機構在波昂舉辦了有關「全球水資源變化與統一管理「的國際性會議。中國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國際水資源協會副主席夏軍教授在會上重點介紹了中國北方面臨的水資源安全挑戰。

https://p.dw.com/p/6JWq
水在中國是制約發展的一大問題圖片來源: AP

專家們再次強調,水文循環已經不是一個科學范疇的問題,而是和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全球對水文科學,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必須和社會經濟研究結合在一起。

中國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水文學家夏軍教授帶來了一系列觸目驚心的數據。中國北方總長度約1萬公里的大小河流中,40%都成為了季節性河流。同20世紀50年代相比,80年代渤海灣的江河入海水量減少了80%,90年代雖略有增加,但仍比40年前減少70%以上。2000年,中國缺水80億立方米,每年大約有25億立方米未經處理的污水被用來灌溉農田。 海河流域是中國最為缺水的地區之一,人均水資源只有305立方米,相當與全中國平均水準的7分之一,世界平均水準的24分之一。夏軍教授對德國之聲記者說:

「中國現在面臨的水的問題在世界上是非常有名的。98年長江發生大洪水,黃河斷流問題,華北地下水超采下降問題是影響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的制約因素。

現在中國最大的問題一個是人口多,二是水資源南北分佈不均,另外水資源跟人口和土地不匹配。南方水比較多,但那裡的糧食產量遠遠沒有北方多。華北地區是中國主要的產糧戶,也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所以中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經濟社會發展對水的需求,以及水的分配的不均勻,不足。水資源管理也需要進一步考慮。以前我們只是考慮工農業,生活用水,而現在要考慮生態系統問題,以及水的可持續利用,包括污水處理等等。這些都是中國水資源面臨的很大的挑戰。「

為瞭解決北方的缺水問題,中國90年代初將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提上議事日程,計劃在50年間分階段實施,但是,氣候變化和污染問題使中國南方地區也日益面臨缺水問題。西方專家還尤其對這樣的引水工程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表示憂慮。夏軍教授說:

「尤其是最近全球氣候變化很明顯,北方乾旱化,甚至連南方都發生乾旱,比如去年在廣東。中國原來的豐水地區由於水質污染造成水質性的缺水,比如長江流域的太湖。所以水資源的短缺對中國政府提出節水防污的要求,從工業農業節水,循環水的利用到調水和本地水的合理的配置利用。調水和節水首先是節水,然後才是調水。「

近年來,中國不少地方開始引入所謂的環保一票否決制,對保護生態平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以前被稱為橡皮圖章的國家環保部門的建議開始影響到一些水利工程的興建。中國也逐步引入一些先進的污水處理設備和技術,比如中德在渤海的大型環保項目。中國人開始強調健康的水循環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在思想觀念,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建立節水型,防污型社會方面,中國可以說氣像一新,國家領導人和各級部門對此的認識也有提高。在這樣一個較好的環境下,再加上中國國力的增強,可以拿出一些錢來解決過去不能解決的問題。這次會議我個人覺得非常好的特色是,它集全球水科學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研究以及經濟發展的研究於一體,來解決全球以及區域,包括發展中國家面臨的緊迫的水的問題。所以這是一次非常好的會議。「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