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氣候保護NGO希望與歐洲更多合作

2010年7月1日

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失敗後,歐洲和中國如何走可持續發展與低碳經濟之路?這是在波昂舉行的"歐中公民社會論壇"的主題。來自中國的13位NGO代表與歐洲同行一道從公民社會的視角探討這一問題。

https://p.dw.com/p/O8Jx
中國是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圖片來源: AP

2004年在北京成立的全球環境研究所(Global Environmental Institute)是中國以氣候保護為重點的NGO之一。2009年,該機構開始運作"能效與氣候變化"中美合作項目。內容包括推動中美省州合作、中美高級非正式對話,以及開展水泥余熱發電、農村可再生能源、沼氣利用項目。

China Peking Greenpeace Aktion zum Klimakonferenz in Kopenhagen
哥本哈根期間,綠色和平組織在北京永定門投影「拯救氣候倒計時」圖片來源: AP

該機構執行主任金嘉滿介紹說: "我們中美的項目更多是來自美方的資助。這次來歐洲的訪問之後,我也希望回去能跟北京的歐盟辦公室溝通,看將來中歐之間能有一些什麼樣的合作項目。2006年,我們曾經獲得過歐盟的一個項目,給42個企業進行'清潔發展機制(CDM)'的培訓。所以我們認為,歐盟實際上也是非常關注中國的。"

金嘉滿是來自中國氣候與環境保護NGO的13位代表之一,前來德國參加"歐中公民社會論壇"活動。主辦者克勞斯‧海德介紹說,論壇活動的經費主要來自歐盟。在為期近兩周的活動中,中國NGO代表參觀了德國柏林、烏帕塔爾等地的多個德國NGO,與歐洲同行展開討論,建立聯繫。海德說:"這些中國同行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他們熱情高漲,十分開放,很樂於參加討論,這些都令我們感到驚訝。對我來說,他們展現了中國人新的形象。"

UN-Klimakonferenz in Kopenhagen
哥本哈根峰會期間的民眾抗議圖片來源: AP

北京"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路"的創始人李立今年25歲。2007年,他發起組建了有中國300餘所高校參與的青年氣候保護網路。他對此次德國之行評價說:"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過程。因為之前我們與歐洲的聯繫僅限於在參與國際交流會議時的一些聯繫。這次我們看到了彼此合作的空間。就我來說,我們可以幫助做中歐青年的實習,以及中歐青年深層次的對話和交流活動。"

來自雲南恩力生態替代技術中心的周玖璇介紹說,她所在的機構十分關注農業與氣候保護的關係。這家機構也獲得了德國兩家基金會的支持。

中國氣候保護NGO還剛剛起步。環保人士姚遙介紹說,這些民間組織主要發揮宣傳教育的作用,比如"空調26度"的行動。由於氣候保護需要高技術與資金,而這方面的國際合作往往在國家層面上展開,所以在這方面,民間組織的參與空間不大。

但姚遙同時指出,氣候保護NGO還可以扮演另一個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在氣候談判中作為博弈方來參與:"比如在哥本哈根會議中我們看到有很多NGO在外面遊行抗議示威,或者從全人類的角度給參加會議的國家提意見。但我們不得不說,在哥本哈根會議上,中國NGO的活動基本上可以忽略。所以目前,中國的NGO並沒有太多地以獨立、民間的身份參與到氣候變化的國際博弈中去。"

BdT Protest Klimawandel China Peking Klimagipfel Kopenhagen
哥本哈根峰會期間,綠色和平在北京組織的另一項活動圖片來源: AP

作者:苗子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