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有一切美國有菲爾普斯德國有希望

2008年8月12日

西方媒體對奧運會的評論更多地放在政治上。有的指出美國總統歷史上第一次出國看奧運的歷史性意義;不少媒體說「新中國」誕生了。在體育方面,德國每日鏡報引述華盛頓郵報的話「中國有一切,美國有菲爾普斯」,然後苦澀地加上一句「德國有希望」。當然,話音剛落,德國終於也得到了金牌了。德國之聲記者採集摘譯如下。

https://p.dw.com/p/Evdz
極度興奮的歡呼圖片來源: AP

政治性評論

La Repubblica(義大利):布希給中國人帶來一個歷史性的認可,作為禮物。這是美國總統在境外第一次出席奧運……北京政府把這個認可視為象徵性的成就,但卻是有它的附加條件的。它強調說,不願意接受批評。

La Stampa(義大利):新中國的第一天是從地球上的大國一個閃耀的、有問題的儀式開始的。在這個開幕式中,導演兼開幕式藝術總監張藝謀把這個國家跟它歷史上最後一百年的、與共產黨連接的歷史臍帶切斷了。

Corriere della Sera(義大利):這屆雙重性質的奧運會本來是不該舉行的,這是事實。但現在還說抵制沒有意義了。抵制什麼?如果我們認為中國政權是"可怕的",那我們就應該整個地抵制中國,而不僅僅是奧運會。但時間顯然不成熟,如果我們看看那最高層次的政治家參加人數,後面跟著數以百計的企業家。跟北京的比賽剛開始。它將是長期的。真正的挑戰將不是表現在一個未來派風格的體育場裡,而是根據國際經濟規則,根據社會的、環境的標準,根據智慧財產權。在這些方面我們必須試著去奪取勝利。

Daily Telegraph(英國每日電訊):本屆奧運會的意義超出體育。對中國來說,在前幾個世紀外國侵略引起的、受欺負的時代之後,這個體育盛會是一個國家新生的強大之證據。然而希望還要繼續存在下去:希望一屆成功的奧運會能加強中國的信任度,使這個國家成為可靠的夥伴。

El Pais(西班牙):本屆奧運會是對一個沒有自由卻有經濟發展的中國模式的考驗。中國政權要把奧運會作為一個向世界展示的櫥窗,為展示這個國家,計劃做到了最小的細節。完成了令人驚訝的變遷的中國,要把低人一等的感覺之最後殘余清除出去。

Tages-Anzeiger(瑞士日報):一個新中國誕生了,它像一個成長中的少年那樣摸索著它的可能性和界限,正在尋找著它在世界上的位置。西方對此並沒有理解。中國人和它的政治家們也是人,他們認真地致力於尋找與國際接軌。

體育性評論

New York Times(美國紐約時報):在中國人堅挺了短暫的時間後,美國人絕塵而去:中國對美國的籃球賽在賽前被視為本屆奧運會的導航時刻,被宣佈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體育事件之一。然而,在閃光燈的傾洩和開始時令人喘不過氣來的"噢"的呼聲後,現實回來了。有時體育秀的意義大於勝負之決。中國人的超級明星姚明在整場比賽中似乎是上氣不接下氣,而美國以101:70向中國人展示了這兩隊間仍然存在著的巨大的溝豁。

Tagesspiegel(德國每日鏡報):標題:"夜間發生的事:中國有一切,美國有菲爾普斯,德國有希望"。正文:美國人沉浸在菲爾普斯狂熱中,"華盛頓郵報"這樣說:"在本屆奧運會上,中國有一切。美國有菲爾普斯。在這個意義上,這像是一場公平的比賽。""紐約時報"暗示了所有人感興趣的一點:這樣的事情真的是正常的嗎?該報說,這些方面永遠沒有絕對的把握,認為達到這樣的速度是沒有提高效率的藥品在起作用的。"興奮劑測試不是保證沒有任何藥品投入使用的絕對保障。"不管是這樣還是那樣:菲爾普斯的金牌和紀錄爭奪將繼續下去。我們也將繼續報導。

NZZ Online(瑞士新蘇黎世報線上):標題:"一個難以置信的年裡難以置信的事情-自由泳運動員們的接力賽讓游泳界目瞪口呆"。正文:什麼時候驚訝會變成不敢相信?還有更讓人難以相信的嗎?:是美國人獲勝的時間還是那沖刺過程?從4乘100米自由泳開始到最後說出口的話,到電視解說人第一次說不上話來……。"

Focus online(德國焦點雜誌線上):標題:"讚揚和自豪:中國自我慶祝"。正文:在組織完美的開幕式之後,東道主中國在奧運上的體育方面也一切按計劃進行。……東道主的目標是奪取32枚以上的金牌,即達到與超過4年前中國在雅典在美國(35塊)之後佔據第2位的數字。為了實現這個夢,這些亞洲人派出了創紀錄的639名運動員上場。中國民眾對奧運會和自己的團隊的自豪到處都能明顯地見到。只要有一個他們的老鄉出現,他們就會在任何一個大屏幕前站下來。體育迷們和志願者們共同顫抖著,受罪著。他們歡笑,興奮地鼓掌,一旦出現一個金色的"大團圓",那就是一片歡樂。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