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智慧財產權保護成官員政績指標

2019年11月25日

中國發布《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宣稱加大侵權假冒行為懲戒力度、建設侵權假冒線索智慧型檢測系統、提高維權效率。新規定跟中美貿易談判有關嗎?

https://p.dw.com/p/3TgeM
Boxhandschuh auf Dollarnoten und chinesischen Renminbi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 Ohde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履行。

該"意見"規定強化保护智慧財產權法律,加大侵權假冒行為懲戒力度,嚴格執行現有法律。同時,它也降低了智慧財產權犯罪刑事起訴的門檻。

新的規定将智慧財產權保護作為評估地方政府官員政績的標準之一,為嚴格執法製造了更大的動力。

盜竊和強迫轉讓技術,版權、專利和商標得不到足夠的保護,長期以來令在中國營運的外國公司怨聲載道,也是最近中美爆發貿易戰的關鍵因素。

美國商業部國際貿易管理局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說,儘管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中國仍然是全球假冒偽劣、數字盜版和IP盜竊的避風港"。報告說,中國盜竊美国智慧財產權讓美國公司損失巨大,每年高達6000億美元。

盜版也是中國國內關注的問題。中國政府一直宣稱,如果因為產品和技術的盜版,公司不能從研發投資中獲利,創新的動力就會減弱。

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發布的消息中沒有專門提及中美貿易談判。它說,智慧財產權保護已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剛需"、國際貿易的"標配",也是塑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

新規定要求提高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但並沒有列出具體的處罰措施,而是留給隨後將會修訂的法律法規。

新規定明確提出,力爭到2022年,侵權易發多發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權利人維權"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的局面明顯改觀。

中美兩國之間各自代價高昂的貿易戰最近取得進展,雙方都表達了樂觀的意見。

本周一,當被問及貿易談判進展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重申北京的立場,希望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達成協議。

環球時報:中美非常接近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周一稱,中國與美國"非常接近"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駁斥了其他媒體的"負面"報導。

報導引述親中國政府的專家稱呼,中國致力於在平等基礎上與美國繼續展開第二階段,甚至第三階段貿易協議的談判。

貿易專家和白宮消息靈通人士上周說,由於北京希望降低更多關稅,而華盛頓也有更多自己的要求,原來計劃在11月內完成的談判"第一階段"將要拖延到明年。

根據中美雙方訊息及貿易專家分析,兩國達成初步協議如此艱難,雄心勃勃的"第二階段"談判看起來遙遙無期。

(美聯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