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政治進程的再次倒退?

2011年6月9日

本周,有兩個與中國大陸有關的新聞引起人們的關注,一是香港舉行規模頗大的紀念六四活動;二是中國大陸一些地方出現了人大代表"獨立參選人",但卻被中國全國人大指責為"沒有法律依據"。兩個新聞看似關係不大,但卻都折射了中國大陸發展過程的一些深層問題。

https://p.dw.com/p/11XNs
With a backdrop of a portrait of China's late communist leader Mao Zedong, center, a Chinese paramilitary policeman, right, stands still while another yawns while marching, in Tiananmen Square in Beijing, China, Friday, June 4, 2010. Chinese authorities tightened security on the vast square during the anniversary of the deadly 1989 crackdown on pro-democracy protestors, which is marked today. (AP Photo/Muhammed Muheisen)
"六四"二十二年後,中國在政治上仍是鐵板一塊圖片來源: AP

"六四"二十二年:社會矛盾激化

首先,今年"六四"紀念日,香港依然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規模盛大的紀念活動,而且參加人數創近年新高。有報導甚至說看,今年"六四"二十二周年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的集會人數將近十五萬。不管這一消息是否屬實,"六四"過去二十二年來,香港已經成為全球唯一每年固定隆重紀念"六四"的城市,尤其在香港主權移交十四年來,這一傳統依然沒有任何改變,從中似乎可以讓人看到香港市民的正義感和香港的公民社會精神。

就在"六四"紀念活動前夕,香港民主派人士和天安門運動領袖王丹等人,在台灣成立了"民主大學",試圖整合全球的華人民主運動力量,並未持續提昇華人的民主素養而進行一些基礎性的工作。

然而,坦率講,"六四"已經過去二十二年,關於這一歷史悲劇,北京高層至今依然沒有任何表示,而中國大陸民間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則似乎也都基本淡忘了二十二年前的那一幕。但對中華民族長遠的健康發展而言,"六四"卻始終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噩夢。更重要的是,當代中國曾經經歷了兩場噩夢,一場是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另一場就是二十二年前的"六四"。對一個所謂正在崛起的民族而言,如果這兩場噩夢無法得到清理或清算,那麼這個民族未來的道路將是艱難和充滿風險的。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六四"以來的二十二年時間裡,中國大陸基本上是遵循一個邏輯向前發展,那就是經濟上高速發展,而政治上則是鐵板一塊。在短期內,這一策略似乎取得一定的成效,那就是在政治體制不動的情況下保證了經濟的高速成長。但在二十二年後的今天,這一策略則已明顯遇到了瓶頸,那就是由於政治體制沒有觸動,所以經濟成長的另一個副作用就是造成官商勾結,貧富差距不斷拉大,並繼而導致社會矛盾不斷激化。

因此,中國大陸近年的所謂剛性維穩,就有了其"用武之地"。只不過剛性維穩的思維,完全沒有顧及中國大陸社會矛盾的根本來源,因此不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且反而引發了新的政治凝固,並由政治凝固引發政治動蕩。

"獨立參選人"被壓制,社會缺乏閥門?

在這一背景下,革命的種子某種程度上正在中國各地悄悄醞釀。雖然這些種子之間彼此並沒有必然的邏輯聯繫,但其反映的本質卻是一樣的,即:中國的社會矛盾已經到了一個刻不容緩的地步。但正如筆者之前所闡述,中國當局在如何應對的問題上出現了嚴重的分歧;而在各地方之間,也出現了所謂的"模式之爭",最著名的就是所謂的重慶模式和廣東模式之爭。

另一方面,最近一段時間,中國一些地方出現了人大代表"獨立參選人",最著名的就是江西下崗女工劉萍。劉萍宣佈參選後,立即遭到當地警方的嚴密監視。隨後,中國著名的體育評論員、在新浪微博擁有290萬粉絲的李承鵬也宣佈作為"獨立參選人"參加當地的人大代表選舉。雖然在中國目前的政治氣候下,人人都知道所謂的"獨立參選人"並不可能真正推動中國的實質性政治進步,但還是有相當多的人對此抱有期待,並希望"獨立參選人"至少能在遴選人大代表機制的改革上起到一點推動作用。有一些開明的輿論還認為,與其將精力放在對付所謂的海外敵對勢力或內部動亂方面,倒不如切切實實地將選票還給人民。

但最近的消息顯示,中國全國人大已經宣佈,"獨立參選人"缺乏法律依據。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人日前表示,中國的縣鄉人大代表候選人,只有由各政黨、各人民團體和選民依法按程序提名推薦的"代表候選人",經討論、協商或經預選確定的"正式代表候選人",沒有所謂的"獨立候選人";"獨立候選人"沒有法律依據。換言之,只有經過官方認可的"候選人"才能得到認可,這就徹底堵死了"獨立參選人"的參選之路。

"獨立參選人"的參選之路可以被堵死,但中國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卻不會被掩蓋。本來,"獨立參選人"的出現就是社會多元,公民參政意識增強的體現,引導得法其實對緩解社會矛盾很有好處。但現在這一來,前景就不樂觀了。

作者:李崇光(香港的中國問題分析員)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