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提「烏克蘭和平計劃」專家:缺乏誘因使俄改變

William Yang
2023年2月24日

俄烏戰爭滿一週年之際,中國提出12點聲明,呼籲各界尊重各國主權、停火止戰並啟動和談。然而,專家卻認為,聲明內容缺乏能讓俄羅斯改變行為的誘因,而外界也很難從文件看出北京真正的立場為何。

https://p.dw.com/p/4NuwY
俄烏戰爭爆發已達一週年,圖為2022年12月,在烏克蘭巴赫姆特戰鬥的烏克蘭士兵。
俄烏戰爭爆發已達一週年,圖為2022年12月,在烏克蘭巴赫姆特戰鬥的烏克蘭士兵。圖片來源: Kostiantyn Honcharov

(德國之聲中文網)俄烏戰爭在週五(2月24日)滿一週年,而在國際社會近日開始推測中國可能為俄羅斯提供武器或其他形式的支持後,中國外交部在24日上午九時發佈了一份標題為「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的12點聲明,此聲明也被視為之前北京承諾提出的「烏克蘭和平計劃」

在聲明中,中國政府首先提出依照國際法與聯合國憲章宗旨來尊重各國主權的重要性。此外,北京也呼籲各方「摒棄冷戰思維」、「停火止戰」、「啟動和談」與「停止單邊制裁」等12個要點。在文件中,中國政府強調:「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國際社會應堅持勸和促談正確方向,幫助衝突各方盡快打開政治解決危機的大門,為重啟談判創造條件和提供平台。中方願繼續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然而,北京在聲明中也強調單邊制裁與極限施壓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製造新問題。文件寫道:「反對任何未經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有關國家應停止對他國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為烏克蘭危機降溫發揮作用,也為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創造條件。」

中國政府在聲明中也重申,「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強調其反對任何國家在任何情況下「研發、使用生化武器」。文件最後,北京也呼籲各界採取措施支持衝突地區的戰後重建,強調「中方願為此提供協助並發揮建設性作用」。

圖為2022年12月30日,俄國總統普丁透過視訊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談話。
圖為2022年12月30日,俄國總統普丁透過視訊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談話。圖片來源: Sputnik/Mikhail Kuravlev/Kremlin/REUTERS

專家:聲明缺乏迫使俄羅斯改變行為的契機

雖然中國政府一如預期,在24日發表各界期盼已久的和平計劃,但部分專家卻認為,文件內容缺乏說服俄羅斯改變其在戰爭中行為的提案。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在接受DW訪問時表示,聲明內容沒有向俄羅斯施加任何壓力,也沒有任何可能有利於俄羅斯遵守的誘因。他說:「就聲明中的語言來看,我們不清楚有哪個點可激勵俄羅斯,也不清楚若俄羅斯沒有先停止入侵烏克蘭的話,為何這個和平計畫會激勵烏克蘭願意協商。」

此外,莊嘉穎提到北京在聲明第一點強調要尊重各國主權,但稍早聯合國通過決議案要求俄羅斯撤離烏克蘭,中國代表卻投下棄權票。莊嘉穎告訴DW:「聲明中也未提到中國會致力於尊重烏克蘭的主權。」

另一方面,莊嘉穎指出,中國在聲明中呼籲各界「摒棄冷戰思維」,這似乎反映出北京長期批評北約挑釁性的行為。儘管如此,實際證據似乎顯示,除了俄羅斯自身的看法外,北約並無主動挑釁的跡象。他說:「北京長期以來一直批評美國在亞洲的聯盟體系,所以也許這是在間接提及美國聯盟體系。這是一種可能的解讀。」

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印太國防政策專家赫辛格(Blake Herzinger)接受DW訪問時表示,美國仍擁有的一個優勢是非常強大的盟友網絡,以及幾十年的深厚夥伴關係,而這是北京所沒有的。他說:「中國對美國的聯盟網絡一直很敏感,他們在亞洲花很多精力去嘗試分化這些網絡。當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出訪韓國與日本時,中國曾直言,不希望看到北約出現在亞洲。」

赫辛格補充道,美國在亞洲任何的夥伴活動,經常被中國稱作是華府試圖建立一個「亞洲版北約」,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舉動,卻重振了北約,也讓全世界認知到一個國家真有可能入侵鄰國。他表示:「這個發展使中國陷入一個很艱難的境地。在中國準備好入侵台灣前,俄羅斯就讓全世界意識到這種威脅,這對北京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對於中國批評部分國家濫用「單邊制裁」與「長臂管轄」,莊嘉穎認為,中國對立陶宛、澳大利亞、捷克等多國所祭出的經濟懲罰,某種程度上來說與北京在聲明中稱「未經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極其相似。在「長臂管轄」的部分,莊嘉穎指出,中國之前遭指控迫使海外公民返國、在歐洲多國設有海外警察服務站,還被指控試圖對海外華人社群進行治安管理等行為,都可被理解為「長臂管轄」。

他強調:「雖然聲明中的12點非常簡短,也沒涉及任何細節,但北京提出的這些觀點,會使那些長期關注經濟脅迫與長臂管轄議題的人提出質疑。」

2月22日,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左)會見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
2月22日,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左)會見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圖片來源: Alexander Nemenov/AP/picture alliance

中國聲明想傳遞什麼訊息?

中國2月21日剛提出全球安全倡議的概念文件,且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在出訪俄羅斯時也公開重申中俄關係「堅若磐石」,不過莊嘉穎認為,外界很難從24日北京發佈的12點聲明看出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真正想扮演的角色。他告訴DW:「雖然我們可以從文件中隱約讀出中國對美國及其盟友強化關係的擔憂,但我們也不能排除中國嘗試透過這份聲明打響國際知名度。」

莊嘉穎認為,其中一個可能是中國仍試圖避免在俄烏戰爭的議題上,顯現出錯誤的立場。他說:「雖然我認為中國把一些東西擺到檯面上,會鼓勵俄羅斯參與和平協商,並同時讓北京能校準其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但目前這個情況並不存在。」

赫辛格補充道,中國本週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與24日發佈的「烏克蘭和平計劃」,都與中國過去十年來提出的全球安全理念一致。他告訴DW:「這種全球安全理念,有效地反映了北京的利益,他們希望塑造一個符合他們利益的安全秩序。他們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歸咎於北約擴張,而他們在24日的聲明中,也未提及與入侵有關的事。他們都以烏克蘭危機來形容這場戰爭。」

赫辛格認為,整個文件唯一有效的點,應該是中國呼籲各方不要使用核武器與打核戰。他說:「事實上,從未有任何國家願意接受或尋求北京的協助來提出新的安全架構。他們談到了國際法的普遍性,並稱所有國家在該法律下都平等。但從北京的行動中,我們看到了他們真正的立場,那就是他們覺得作為一個大國,他們會獲得特殊考量。」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