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推動與緬甸軍事關係

2011年11月29日

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對緬甸進行歷史性訪問前兩天,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與緬甸國防軍總司令舉行了會晤並表示將加強中緬關係。

https://p.dw.com/p/13Ix6
In this photo taken March 27, 2010, daily waged labors work at new parliament building in Nay Pyi Taw, Myanmar. Freedom of speech for members of parliament in military-controlled Myanmar will be restricted under laws that dictate the functioning of the newly elected government, an official gazette said Friday, Nov. 26, 2010. (AP Photo/Khin Maung Win)
位於首都內比都的緬甸議會圖片來源: AP

本周一,被視為胡錦濤接班人的中國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習近平在會見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蘭(Min Aung Hlaing)時強調"中緬友誼"經受住了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並稱中方願與緬甸一道"推動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習近平與敏昂蘭的會晤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美國國務卿克林頓本周三即將對緬甸進行具有重大象征意義的訪問,而就在不久前,美國總統歐巴馬才表達了重返並"留在"亞太地區的決心。

中緬聯盟不再堅固

密歇根大學東南亞問題專家喬爾恰利(John Ciorciari)認為,緬甸對美國的戰略重要性與美國對中國影響力提升感到擔心有關。"對北京來說,緬甸擁有自然資源和印度洋不凍港,對中國擴大海軍勢力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喬爾恰利說,美國的成功參與可以減小中緬今後結成強大聯盟的可能性。"

事實上,雖然北京一直向長期受到國際孤立的緬甸提供外交和經濟上的支持,但是兩國關係也非常複雜。緬甸國內一些人對中國壓倒性的經濟影響力以及兩國歷史遺留的邊界衝突問題感到不滿。最近,緬甸還不惜冒犯中國,宣佈暫停修建引起該國民眾強烈抗議的密松水壩。該水壩主要由中方公司承建,建成發電後,90%的電力將出口到中國。

儘管緬甸現任文職政府的主要領導人都是前將軍,但其改革勢頭令人刮目相看。除了結束武裝族群持續數十年的暴力衝突外,該政權還宣佈釋放政治犯,與民主運動領袖翁山蘇姬對話。此次美國國務卿克林頓作為50多年來首位美國高級官員訪問緬甸標誌著國際社會對緬甸變革的肯定,也對該國進一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美國對東協影響力增加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主任厄尼‧鮑爾(Ernie Bower)認為,一個更為強大的東協可以讓中國在壯大的同時不會用新的經濟實力強迫鄰國在主權問題上讓步。

而隨著緬甸局勢的發展,阻礙美國與東協關係的一個主要的絆腳石將不復存在。美國對日益發展壯大的東協十國的影響力將得到增強。

最近,歐巴馬政府在亞太地區發起重新恢復影響力的攻勢,在國庫緊張的情況下宣佈將在澳洲驻军。與此同時,美國也大力推動跨太平洋自由貿易協定,而該協議目前並沒有包含中國在內。中國軍方評論員將華盛頓最近在亞太地區的一系列外交行動稱為對中國的圍堵。

緬甸變革是否將繼續?

美國長期對緬甸實行制裁,任何結束制裁的決定都必須得到國會批准。而儘管有一些進步,緬甸的人權狀況依然亟待改善。遺產基金會的瓦爾特‧羅曼(Walter Lohmann)對歐巴馬在作出克林頓出訪緬甸的決定前與與翁山蘇姬通電話,並得到其支持表示肯定。但對緬甸的改革究竟能走多遠,他仍然表示懷疑。克林頓此行能否進一步推動緬甸變革,不僅關係到緬甸自身前途,也會對該地區複雜的地緣政治產生影響。

作者:路透社 編譯:樂然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