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對北韓的政策正在發生轉變?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7月15日

北韓上周向外界披露,北韓通過核燃料再加工獲取製造核武器的鈈元素,此事引起了國際輿論的關注。中國呼籲各方保持克制,國家主席胡錦濤日前委派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出使北韓與金正日會談。如此看來,中國政府似乎正在改變對北韓問題的低調立場。

https://p.dw.com/p/3rWF
北韓黨政軍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圖片來源: AP

據中國和北韓媒體報導,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出使北韓,同北韓領導人金正日會談,並轉交胡錦濤的一封親筆信。分析家們認為,這傳達了一個訊號,即北京正在對平壤的頑固不化失去耐心。而中國政府將在對北韓政策上採取更積極的態度。

柏林的德國外交政策研究所烏姆巴赫博士認為,這一舉動可以看作是中國對朝外交政策的一個轉變。他認為,中國對北韓問題的態度將比過去更為積極。原因有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壓力。美日一直對中國的對朝政策不滿,認為中國作為新興起的大國和本地區唯一能對北韓真正施加壓力的國家,沒有在朝核危機問題上擔負起應有的責任。而由於同美國的談判毫無進展,中國本身也對北韓不滿。

烏姆巴赫博士認為,促成這一轉變的除了外部環境的壓力和事態的發展,還反映了中國領導層內部的權力較量。他說:「中國政府領導層內部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並不統一,下一步將採取何種具體的策略還很難說。傳統上,對外政策屬於江澤民的職權範圍,他也借此維護自己在黨內的地位。但自從『非典』危機後,中國內部的權力格局發生了變化,新領導人努力在各方面樹立自己的施政特點,對朝政策的變化也體現了這一點。」

據北韓通訊社報導,戴秉國同金正日進行了會談,就朝鮮半島核危機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但沒有透露會談的細節。烏姆巴赫博士認為,中國對北韓的影響力是有限度的,不會象五六十年代那樣大。但由於中國是北韓糧食和能源的供應者,這對北韓是至關重要的,因此通過經濟方面的壓力和更積極的外交手段,中國對平壤還是能夠施加一定的影響。

但是正像涉及北韓的許多問題一樣,中國對朝政策新動態的影響和效果如何,目前還很難預測。可以肯定的是,這代表了中國和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