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尋求非洲代理人

德國之聲2006年12月7日

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等經濟起飛國家十分重視非洲豐富的資源,但這些國家向非洲進軍時,往往無視那裡的人權、環保和腐敗問題。南德意志報以這段話引出了一個德國政府的話題:

https://p.dw.com/p/9Uh2
圖片來源: AP

「作為明年八國集團峰會主辦國,德國政府把原料貿易視為重要議題,置於很高的地位,並試圖促使經濟起飛國家加入一個監督體系,即四年前由英國和挪威成立的『資源行業透明行動組織』。它的任務是與工業界和民間社會合作,使價值連城的石油和天然氣生意透明化。德國政府的這一動議給這個組織獲得了新的動力。德國對外開發援助部部長維喬雷克-措伊爾希望這樣能更好地開發資源,戰勝貧困。在資源透明的體制下,企業的贏利和國家的收入及其使用必須公開化。部長說,『這樣就可以避免破壞環境、腐敗和衝突』。

但是這樣的目標還很遙遠,世界各地原料價格居高不下加強了腐敗政權的地位。奈及利亞興旺的背面尤為明顯地反映了這一點,那裡的腐敗和暴力與石油價格同步上升。剛果(布)也是一個例子:每年25億美元的收入被腐敗官員揣進自己腰包,而全國近四百萬居民的70%生活在極度貧困之中。

一共有22個資源豐富的國家和24個開采資源的企業接受了透明化標準。但中國、印度等國的企業是否會跟上,還很難說。歐洲前殖民老爺數十年來掠奪非洲資源、與非洲獨裁者同流合污,今天他們發出的呼籲聽起來不那麼可信。蘇丹的例子就表明,中國對西方的道德無動於衷。當蘇丹的阿拉伯騎馬民兵得到政府武裝,襲擊達爾富爾地區的平民,美國稱之為種族滅絕時,中國的企業卻在首都喀土穆大做發財的石油生意。」

法蘭克福匯報的一篇文章認為,蘇丹達爾富爾地區大屠殺的根源在於爭奪油氣等資源。文章最後寫道:

「新的參與者和競爭對手的加入,加劇了這個地區的石油爭奪,也就使形勢變得不那麼簡單了。對於中國來說,尤為如此。只有在大規模工業化的基礎上,中國才能上升為大國,這一切又取決於中東的石油。北京與喀土穆的關係很好,這正好與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在非洲大陸的經濟和政治投入相吻合。如果蘇丹總統巴希爾對獲得北京支持沒有把握的話,他也許會採取有力的措施結束達爾富爾的衝突。

這件事表明,只要涉及自己的經濟利益,中國就會在第三世界國家推行一種尋找代理人的政策,就像人們過去指責西方殖民大國一樣,這樣的指責並非沒有道理。」

(本文摘自其它德語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歡迎讀者來信討論)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