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宣佈環台軍演 專家:升高壓力但風險可控

周昱君
2024年5月23日

台灣新總統賴清德上任不久,中國發動環台軍演。相較過去,這是首次包含金、馬等外離島。有專家向DW表示,北京希望展現有能力全面封鎖台灣。從軍演的名稱看來,後續還可能有其他演習,再進一步升高壓力。

https://p.dw.com/p/4gAZd
中國23日宣佈為期2天的環台軍演,這次特別的是把台灣的外島與離島也納入範圍。圖為23日的基隆港一景。
中國23日宣佈為期2天的環台軍演,這次特別的是把台灣的外島與離島也納入範圍。圖為23日的基隆港一景。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台灣總統賴清德宣誓就職3天之後,中國解放軍週四(5月23日)宣佈在台灣海峽附近,舉行為期2天的「聯合利劍-2024A」演習。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李熹稱,這是對「台獨」勢力的「有力懲戒」,也是「對外部勢力干涉挑釁的嚴重警告」。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認為,中國這次軍演一方面是展現解放軍在軍事上有能力「全面封鎖台灣」,但一方面又希望減少國際上可能的反彈。

蘇紫雲向DW分析道,面對美國、日本等國對台灣展現支持,中國近年來發展出「以軍事手段傳遞政治訊號」的行為模式,這一次也不例外。

此外,若考量中國經濟成長趨緩、又遭美國提高關稅等內外局勢,蘇紫雲認為,賴清德就職恐怕不是中國軍演關切的重點,真正的目的反而是「以台灣為藉口,來打破西方民主國家可能對它的圍堵,還有轉移內部的焦點」。

台灣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則告訴DW,「聯合利劍-2024A」軍演的名稱,透露了可能還有B、C等後續演習;這一次,儘管北京升高了壓力,但現階段看來,「風險仍然可控」。

此次軍演時間不長,且沒有如同2022年時任美國眾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的軍演那樣劃設「禁航區」;張五嶽指出,這可能表示不會有大規模的飛彈試射和火炮演習。

圖為中國解放軍23日發佈的軍演示意圖。
圖為中國解放軍23日發佈的軍演示意圖。圖片來源: https://mil.huanqiu.com

圍島軍演會演變至台海開戰嗎?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公告,這次演習時間從23日上午7時45分開始到24日,參與的部隊包含陸海空軍和火箭軍,演習重點包含「聯合海空戰備警巡、聯合奪取戰場綜合控制權、聯合精打要害目標……檢驗戰區部隊聯合作戰實戰能力」。此外,在烏坵、東引等台灣外離島周邊,中國還派出了海警船展開「綜合執法演練」。

央視發佈的演習地圖則顯示,在台灣本島周遭有5個紅色的方形演習區,分佈在台灣海峽,還有台灣北部、東部、南部外海;在金門、馬祖、烏坵、東引等島嶼周邊,亦標記了紅色小圈的演習區。

央視還稱,解放軍23日上午還出動了數十架次戰機進行環台戰巡與外島巡航,而且「多機型編組滿掛實彈」,並偕同護衛艦和導彈快艇,模擬打擊敵方的「高價值軍事目標」;對此,台灣國防部並未證實是否監控到相關動態。

對於這次軍演,張五嶽認為可以觀察兩個重點,其一是中國海警船的演訓,是否闖入台灣外離島的禁限制水域;其二是中國軍機、軍艦對台灣本島的「步步進逼」,是否跨越台灣海岸24海浬處的「鄰接區」範圍。

路透社引述台灣國安人士消息稱,中國這次軍演範圍位於台灣本島的「鄰接區」之外。至於在台灣的外島和離島,蘇紫雲研判,中國的海警船大約距離台灣外離島4到5公里的距離,沒有進入禁限制水域,「可以合理地評估,他(中國)沒有要真的開戰,其實他現在也不具足夠的能力開戰」。

不過,張五嶽認為中國很有可能闖入台灣離島禁限制水域,以此「正式打破」此一概念,正如同過去幾年來推翻了「台海中線」的默契一樣。「北京現在是採取一個不斷漸進、不斷推進的方式,希望每一次的方式都能夠加大力度。」

除了軍事上的舉措,中國接下來還可能祭出經貿制裁外交施壓,以及在法律上「懲戒」間諜等手段,繼續對台施壓。張五嶽判斷,「兩岸關係大概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緊繃與磨合」;到了6月中旬海峽論壇之際,「北京也會有『軟』的一手,因為軟硬兩手,才會(顯示出)區隔對待跟差別待遇」。蘇紫雲則提醒,台灣面對中國的脅迫,應該對心理上的認知作戰提高警覺。

從中國各單位23日發佈的各種影像和報導看來,似乎也意在對台灣展現威嚇力。其中,解放軍東部戰區的微博發佈一張組圖海報,聲稱「劍指台獨的殺獨神器已經就位」;這些影像包含了殲-20、殲-16戰機,還有東風導彈。《環球時報》則發佈社論,再度以強硬言詞主張,賴清德「謀獨挑釁,必將遭到迎頭痛擊」。

賴清德20日發表就職演說,延續蔡英文提出的「四個堅持」,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並呼籲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尊重台灣人民的選擇」。對此,中國國台辦連續2日釋出警告訊息,批評賴清德的就職演說是「台獨自白」、「販賣兩國論,搞台獨正名」,也暗示會採取進一步「反制」和「懲戒」行動。

各界反應

23日上午,台灣國防部對中國的圍島軍演表示「遺憾」,批評此舉是「不理性挑釁」,不僅無助於台海和平穩定,也「凸顯其霸道本質」。對此,台灣軍方已派兵力應處,並協同海巡署等單位,「透過聯合情監偵系統綿密掌握」。

在賴清德就職之際,台灣的立法院內爆發衝突,場外也上演抗爭;中國在此時宣佈環台軍演,國民黨國際事務部主任、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在一場記者會告訴DW,中國這次軍演範圍很大,發動時機可以各自解讀;國民黨的立場「非常明確」,就是支持台灣軍隊,同時也呼籲新政府負起責任捍衛台灣。

過去2年多來,中國在台灣附近至少發動了4次規模較大的軍演;除了這次之外,另外3次演習的時間點,分別落在2022年佩洛西訪台後、2023年4月時任台灣總統蔡英文會晤時任美國眾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以及2023年8月時任台灣副總統的賴清德出訪美洲友邦後。其中,去年4月的演習為期3天,且也命名為「聯合利劍」。

蘇紫雲認為,中國軍演的效果「已經在逐漸遞減」,對台灣民心士氣的影響「越來越微乎其微」,因此北京此舉「非常不智」,甚至「得不償失」。

他表示:「我的觀察是,解放軍是在幫台灣做宣傳,或者等於是在證明中國威脅論……在台灣並沒有明顯provoke(挑釁)的情況之下,解放軍秀muscle(肌肉),那當然就會加速國際間應對的速度。」

中國軍演繼續 兩岸民眾如何看待?

中國的專家則有不同看法。路透社引述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的觀點,認為這次的圍島軍演「強度非常大」,顯示「中國大陸有意加大對台獨勢力的嚇阻,並因應台灣內部變化,來強化塑造台海局勢的能力」。吳心伯說,這是給賴清德一記「當頭棒喝」,藉此震懾賴清德與台獨勢力,同時也是對美國的打擊。

美國印太司令部副司令斯克倫卡(Stephen Sklenka)23日在澳洲演說時,被媒體問及中國軍演一事。他說,中國此舉在預期之內,但仍令人擔憂,而且美國和其他國家有必要公開對此表示譴責。

印太各國紛紛對中國軍演表態。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重申日本一貫立場,希望各界能透過對話,和平解決台灣議題,「重要的是直接向中國明確表達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與美國等盟友密切合作」。韓國外交部的聲明亦表示應維持台海的和平穩定。

德國執政黨議員:台灣已是獨立民主國家

(DW記者葉家均對此文有貢獻)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