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大街上為什麼幾乎見不到殘疾人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8年9月11日

在北京殘奧會期間,世界媒體對中國殘疾人給予高度關注。德新社駐北京記者以「中國的殘疾人是『隱身的』」為題,描述了中國的殘疾人生活和相關體制。德國之聲在此全文譯載如下。

https://p.dw.com/p/FGGK
平時更難見到圖片來源: AP

楊大志屬於中國多半"隱身的"殘疾人之列。這個31歲的中國人8歲時脊椎患重病,19歲時再也站不起來。他說:"有4年時間,我完全過著隱居生活。對我來說,走到門口去,首次使用輪椅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5年前,楊大志開始上網沖浪,今天成了中國殘疾人網站"黑夜日出"的網主。讓中國殘疾人生活在社會之外的不僅是他們自己的心理障礙,也還有有幾百年歷史的社會對殘疾人的羞辱和適合於殘疾人的相關設施之缺乏。楊大志說:"這跟周圍環境也有關係。社會應該給殘疾人創造一個更輕鬆的環境。"

北京殘奧會使人們關注中國8300萬殘疾人的命運。這個數字正好相當於德國的人口總數。中國殘疾人協會副會長的曹利民說,殘疾人出門經常遭到人們凝視,就好像看什麼怪物似的,"確實有這種現象。從傳統的、迷信的角度出發,殘疾人被看成'不正常'的人,殘疾人自己也相信,他們跟正常人不一樣。"他說,要進行很多啟蒙教育,來扭轉這種觀念,"殘奧會是推動我們的工作前進的一個好機會。"

對殘疾人的家庭來說,跟殘疾人在一起生活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曹利民說:在城市裡,家庭的大多數收入被用於照料家裡的殘疾人。而在農村或者困難家庭,對殘疾人的補貼就非常少了。殘疾嬰兒經常被拋棄,甚至包括兔唇在內。而許多殘疾人院條件很差。香港援助組織稱,由於擔心那些設施的糟糕情況給東道主蒙上陰影,在奧運和殘奧期間,不允許無關人士訪問殘疾人院。

儘管有10萬殘疾人生活在北京,而地鐵和殘奧會的通道入口建成了適合殘疾人的樣式,但有殘障的人們並沒有出現在馬路上。還有一些隱性的障礙存在。楊大志說:"不久前我從一個斜坡向下駛。斜坡盡頭有一道檻。坐在輪椅上的我不知道有這個東西。結果我就當了一回飛人。"還有一次,一個火車站裡的殘疾人電梯壞了,"我問他們為什麼不修。他們回答我說,因為使用它的人太少了。"

殘奧會出色的組織工作,一流的設施和巨大的費用支出卻掩蓋著日常的困難。擊劍運動員金晶認為,中國跟西方"還是不一樣"。她9歲時因腫瘤失去了右腿。當這位27歲的姑娘在巴黎火炬傳遞時坐在輪椅上抗拒示威者時,她成了世界名人。她對黨報人民日報說:"我們還處在幫助殘疾人的階段,但我們還沒能創造足夠的環境,讓他們能夠自己參與社會生活,作出他們自己的貢獻。"

中國國家和黨的領導人胡錦濤自己把標桿定得很高,他說,殘疾人的社會地位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尺。然而,國家媒體在報導"日常生活、教育和職業中的不舒適"方面比較模糊。在這些方面,經常存在著歧視。在對10個城市3454人的一個民意調查中,22%的稱,他們在企業或者機關單位找工作時曾由於殘疾而遭到拒絕。儘管中國也有比例規定,但是,佔人口6.34%的殘疾人在中國只佔就業人口的1.5%。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