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啟動土地改革試點

石濤2015年3月4日

中國官媒報導稱,中國將啟動一項打破常規的土地改革試點項目。根據新政策,農民可以轉讓部分非耕地的使用權,這將是開放農村土地權利轉移的一大舉措。而迄今為止,這一權利始終牢牢掌控在政府手中。

https://p.dw.com/p/1EklN
China Architektur - Haus auf der Strasse wird abgerisse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華社報導稱,中國人大常委會在2月27日決定,授權國務院在北京市大興區等33個縣(市、區)行政區域進行農土地改革試點。其中引人注意的是,北京計劃修建的新機場就選址在大興區境內。

中國全國人大發言人傅瑩在周三(3月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試點地區有關禁止非耕地所有權轉讓的規定將做出"暫時調整"。

據中國媒體報導,這次的土地改革試點的主要內容是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流轉。中國所謂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是農村地區的非耕地,所有權歸集體,一般被用來開展工商業活動,比如辦鄉鎮企業。

徵地糾紛層出不窮

按照中國現行法律,只有政府有權徵收農村土地,然後出售給地產開發商。而在這一過程中,被徵地的農民得到的賠償金往往數額很小,有時甚至完全沒有賠償,而政府轉手賣地時卻能獲取巨大利潤。徵地糾紛引發社會嚴重不滿,經常導致衝突事件。

北京律師王才量表示,比如要在一處鄉鎮企業用地上建設類似加油站這樣的商業設施。按照以前的規定,必須由政府出面徵地,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如果該鄉鎮企業效益不佳,這一補償數字可能會相當低,但政府在將土地使用權轉讓給加油站建設方時卻可以收取極高費用。

而在改革試點地區,今後的做法可能是,土地使用權在鄉鎮企業和加油站建設方之間直接按照市場價格進行流轉,政府不再扮演"中間商"或"掮客"的角色。

China Dorf Shangpu Unruhen 05.03.2012
農村徵地矛盾頻發(圖為2913年3月,廣東上浦村民不滿非法徵地而發動抗議)圖片來源: Reuters

土地改革加速城市化進程

按照中國媒體的說法,本次土地改革試點,意在"通過市場化手段,激活被長期壓抑的土地、資金等生產要素和農村產權",喚醒農村"沉睡的資本"。

與此同時,允許農民轉讓土地也可以加速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這是中國持續數十年經濟高速發展的關鍵驅動力。農民可以借助轉讓土地後所獲資金,更為方便的進入城市生活。

改革:進步還是倒退?

傅瑩在周三的新聞發布會上同時強調,相關土地改革僅為試點,並非最終政策,"底線就是要堅守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如果試點實踐證明可行,便會對現有法律做出修改。否則,將重新恢復使用現有的法律規定。

在2013年舉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共決定在現有土地權屬基礎上,賦予農民集體土地處置權、抵押權和轉讓權。

北京律師王才量表示,本次改革試點是以上承諾的一種具體實踐,旨在提高農村地區民眾收入,並減少地方政府和農民之間的衝突。但這一試點對於未來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目前仍是未知數。"問題的關鍵是,誰是相關土地的決策者?如果依然是鄉鎮政府、地產開放商或村幹部,而不是農民,那麼我認為這一項目將是一種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