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到處尋找石油

2006年3月28日

中國國有企業在尋找新的原料來源時富有創造力,一點也不扭捏作態。中國還和一些有爭議的政權,如蘇丹、奈及利亞和伊朗做生意,只要有「油」就行。

https://p.dw.com/p/8AFn
普金訪華圖片來源: AP

來自莫斯科著名的大歌劇院的芭蕾舞演員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舞台上翩翩起舞,交響樂隊奏著柴科夫斯基的「葉甫蓋尼.奧涅金」。觀眾席裡,總書記胡錦濤微笑著注視著舞台。這是配合俄羅斯總統普金訪華舉行的「俄羅斯年」的開幕式 ─ 一份普金帶來的禮物。隨後,中國作為周到熱情的東道主安排普金參觀河南少林寺,一了這位柔道高手的心願。

純粹的經濟利益

然而普金這次訪華的主要目的並非為了促進兩國之間的民族交流,他把重點放在兩國的經濟利益上:中國希望取得俄羅斯原油,而俄政府卻擔心一旦對中國實行原油開放,會對俄羅斯造成威脅。兩國最終同意鋪設兩條天然氣管道,一條從俄羅斯阿爾泰地區到中國的新疆,另一條從俄羅斯的薩哈林到中國的東北地區。但是,對於中國最希望從西伯利亞通往中國的石油管道,普金卻沒有答應。俄方打算先做個可行性研究,看看結果如何。

長時間以來,中國本國的資源已不能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十年來,迅猛發展的經濟使原油的消耗量增長了一倍。中國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能源需要進口,另外三分之二靠本國煤炭來滿足。

前不久,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原油消耗大國。「中國迫切希望從世界市場上購買能源」,北京能源研究所的蔣克軍說。政府把保障資源作為戰略性的關鍵任務,希望通過優先貸款和退稅來鼓勵國有能源企業,如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中國石化,收購國外能源企業。他們的任務叫做「贏得國外油源的控制權」。在世界範圍內,中國已經開采了數十億的原油、天然氣和礦產。

中國企業大力收購外國能源公司

中國在全世界購買能源時,並不只在俄羅斯碰壁。去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以41.8億美元收購了在加拿大註册的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但前提是中油要把三分之一的股份轉手賣給哈薩克斯坦國有石油公司,這是中國公司迄今為止與國外公司的最大交易。2005年,中國海洋石油公司打算收購美國公司尤尼科時,遭到了美國眾議院和國會的反對。儘管中國海洋石油當時開價高達九億美元,大大高出了其競爭者切弗龍公司的開價,但美國認為這將會損害到他們的戰略性利益,阻止了這場交易。

中國在遠東,非洲和南美的能源收購更具爭議,因為北京政府在那些地方更無顧忌。2004年,蘇丹暴力政權受到聯合國的制裁,但在那裡,幾乎所有的和石油有關的項目都有中國參與。同時,中國還向蘇丹提供武器,而西方國家拒絕向蘇丹提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