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企業為何多拒絕與工人簽合同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5年12月29日

中國全國人大最近公佈了一份有關私營企業勞工權益的調查報告,該報告調查了超過2000個私營企業,結果顯示,中國超過80%的私營企業拒絕與工人簽訂合同,而由於就業市場緊張,工人,尤其是農民工為了能夠得到工作,也只能被迫放棄自己的合法權益。而獨立勞工組織指出,以上的這些現象在國有企業中也同樣存在。德國之聲採訪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7iRX
中國工人很辛苦圖片來源: AP

中國官方媒體轉述人大常委會副主席何魯麗的話說,中國超過80%的私營企業經常性的侵犯侵犯雇員的合法權益,而這一現象在建築,輕工業,服裝和餐飲業更為普遍。工人經常無法得到遣散費,甚至在發生工傷事故時,都無法得到補償。而企業主拒絕支付工人的養老保險更是普遍現象。在私營企業中,13%的工人薪水水準沒有達到國家最低薪水標準,8%的工人經常被拖欠薪水,甚至根本無法得到薪水。中國全國總工會的調查數據顯示,去年有1000億人民幣的民工薪水被拖欠。

根據中國1995年制定的勞動法,企業必須與雇員簽訂合同,但是大多數私營企業都漠視法規,拒不與工人簽訂合同。而即使有合同,時間也往往不超過一年。獨立非政府組織「中國勞工通訊」的蔡崇國認為,私營企業主不願意承擔責任,因此不想和民工簽訂合同,而由於工作條件差,待遇低,農民工往往也並不願意簽訂合同。

蔡崇國說:「工人,特別是私人企業裡的工人,大多數是農民工。他們知道,私人企業裡的勞動條件艱苦,工人沒有權力去反抗老闆。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換工。他們經常在這個地方打工,不行就到另外的地方打工。據調查,發現工人換企業換工作的頻率越來越高了。在一年裡面換個10次,7次,8次,這是很常見的。就是因為勞動條件太差。這個老闆不行,他們希望那個老闆好。」

中國私營企業不按照法律簽訂合同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目前擁有大量失業人口,明年中國城市失業人口將達到1700萬,而在農村地區,已經有1億5000萬的剩餘勞力。僱主不愁找不到工人,而民工找工作則比較困難。

中國目前私營企業數量有200多萬,其中包括大量的中外合資和外國獨資企業,雖然在中國人大的這次調查報告中,沒有對本國企業和外資企業進行區分,但中國媒體報導認為,外資企業也參與剝削中國勞工。並以紡織服裝領域作為例子,在該行業中,中國全年產值的45%左右來自於外資企業。儘管中國人大的調查只限於私營企業以及外資企業,但中國勞工通訊組織的蔡崇國認為,目前侵犯勞工權益的事情並不只發生在私營企業中。

蔡崇國說:「中國現在企業裡的待遇好不好,不是看是國營企業還是私營企業,他們的條件差不多是接近的,而是看是否贏利。目前看來,國營企業簽合同的比例要比私人企業高,但是待遇不一定,待遇取決於這個企業是否贏利。」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