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人購買力仍在發展中國家水準

德國之聲2007年5月17日

按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計算,美元與人民幣在購買力方面的比價應為1比1.9,即一美元只能兌換一元九角人民幣。但新蘇黎世報在分析了中國巨大的地區差別和貧富差距後認為,大多數中國人的購買力仍然停留在發展中國家水準。德國之聲編譯如下。

https://p.dw.com/p/AfA2
在那裡,麥當勞在許多人心目中還是挺高檔的圖片來源: AP

新蘇黎世報文章說:「巨大的收入差距使那些具有可觀購買力的人雙重受益:雨後春筍般出現的購物街、尤其大城市中不斷增多的豪華用品商店表明,持幣購買昂貴物品者不乏其人。一家報紙以批判的口氣指出,繁華城市深圳一家高級家具商店的一張豪華床標價38萬元,花這樣多的錢在內地省份可以購買三套住宅。

「與其它發展中國家一樣,掙錢多的人受益於極其低下的日常生活價格水準,服務行業的價格更是如此。這與工業國相當平衡的價格比例成了鮮明的對比。此外,這裡還有一些其它敏感話題,例如公眾普遍認為,大多數有錢進行豪華消費的人都與腐敗有關。

「但是撇開這些極端情況,我們不應忘記,中間階層也有了一些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六十年以來第一次有了城市中產階層。但這裡同樣重要的是應看到其相對的數量。雖然今天中國的城市中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和高速公路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不應忘記,城市中四分之三的家庭靠不足三萬元的年收入維持生活,屬於中產階層的下層。只有月收入在五千元以上的家庭才算進入了根基牢靠的中產階層。」

中國官方的統計數字表明,中國私人消費在國內生產總額中所佔比例從2000年的46%下降到去年的37%。但德國金融時報認為,中國實際私人消費要比官方統計數字高出10%,這是因為:

「例如,目前消費者為服務業支付的費用沒有考慮在內,而這筆費用恰恰是許多家庭增長最快的支出。用於私人房地產的支出也沒有計劃在內,自九十年代政府逐漸允許私人擁有房地產以來,中國人為自己住房的投資劇增,零售業銷售額的增長也表明消費興趣增大。2006年,汽車銷售暴增30%,手機和家用商品的銷售增加了20%至40%。整體來說,零售業的銷售額增加12.3%,只比國內生產總額增長低兩個百分點。

「儘管如此,消費的最大制動器是城鄉收入的巨大差別。北京一家咨詢公司的亞瑟•克羅伯認為,中國實際上已經分成兩個國家:一個國家有十億多居民,經濟生活略高於基本水準,另一個中國是高消費的中國,有一億五千萬公民。但是克羅伯說,由於不斷有人從一般生活的中國的進入高消費的中國,所以『高消費中國的人數在增長』。麥肯錫公司估計,中產階層的人數2015年時將從目前的四千萬上升到兩億人。」

(本文摘自其它德語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歡迎讀者來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