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共全會背景:佔人口1/5的富有階層把持一半社會財富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10月12日

一如既往地「密室協商」後,新的五年規劃終於初露端倪。在細節不甚了了的情況下,有人猜測,棄「計劃」取「規劃」,是否體現中國走向市場經濟的決心?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不計一切代價發展經濟的政策已成明日黃花。

https://p.dw.com/p/7IQl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剩餘勞動力可能成為不安定因素之一圖片來源: AP

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的主持下,經過四天的協商,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落下帷幕。最後確立的五年規劃三月即由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其焦點落在目前存在的社會問題上。往後,中國將著力於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政策。

這次會議被《人民日報》稱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轉折點」。《人民日報》指出,針對社會分配的日益不公,收入剪刀差的逐漸拉大,社會矛盾的突出及自然環境的惡化,未來,江澤民,朱鎔基時期不計一切代價發展經濟的政策將被科學發展的政策所取代。

這次會議在北京西郊賓館舉行。這也是繼今年三月江澤民辭去軍委主席,胡錦濤全面掌權後的第一次中央委員全體會議。除了200名中央委員會常委外,近300名高層領導幹部也被邀請列席。

會議的舉行正值社會神經高度緊繃之時。幾個月以來,示威者和警察間的衝突在數個省份頻頻爆發。中國官方媒體援引國家和共產黨領導人的講話稱,「過去的政策是不計一切代價促進經濟增長,而現在,必須實行可持續發展政策,著力構建一個和諧社會。」

中國國家發改委稱,過去9個月,中國經濟持續保持9.4%的高速增長,上半年為9.5%,預期全年增長9.5%。這一增長率同2004年相比,減緩程度仍然不理想。國家改革和發展委員會的社會學家丁元竹警告說,嚴重的社會危機通常形成於經濟發展最為繁榮的時期。而城鄉差距,大量失業和環境惡化將催化出「戲劇性」的負面結果。

據官方媒體上月發布的消息,佔全國人口五分之一的富有階層把持著社會總收入的一半,而與之對應,同樣人數的貧困階層卻僅擁有4.7%的收入。此外官員的腐敗問題仍然盛行。

在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影響深遠的經濟改革造成失業人口大量增加,它是威脅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僅去年內,全國發生了七萬四千次遊行。面對加劇的社會危機和國企職工的大規模下崗,加上農村過剩勞動力已逾1.5億。政府於三年前作出決定,允許上億勞動力在全國範圍內自由擇業。

面對社會動蕩的威脅,中共領導層正致力於構建安全力量,維護穩定。中央指示國家安全機構,目前局勢下須提高警惕,保障社會和平。一切國家機構須以「維護國家安定團結」為己任。有官方消息稱,收入差距正一步步拉響警報。若要遏止這一勢頭,又會牽動不同階層的利益,必須事先考慮到可能存在的多種不安定因素。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本站網址: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