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世界難民日傳來的好消息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6年6月20日

今年「世界難民日」帶來的好消息是,全世界的難民人數已達到26年來的最低水準。但「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公署」發表的這一統計數字並不值得人們特別高興,因為今年各國的國內難民或被本國政府驅逐的人數上升。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8eOX
蘇丹難民在難民營看世界盃圖片來源: AP

2005年的難民人數總共是840萬,比2004年少了100多萬。這是自1980年以來人數最少的一年,但這並不表示今天促成逃難的原因已經減少,而是許多難民根本無法越過國際邊界線。「難民事務高級公署」發言人雷德蒙德說:「到其它國家申請避難越來越困難,尤其是工業國家設下的門檻越來越高。」

今年世界難民日的主題是「維護希望的火苗」。然而,邊境關卡的管制越嚴,「希望」就越渺茫。富裕的工業國家因恐懼經濟移民,對移民及難民的概念日益模糊。多年來,想取得難民身份已非常困難:許多歷盡艱辛抵達邊境的人,卻立即遭到遣返。在此情況下,難民只有在本國境內東流西竄。因此在國際難民人數減少的同時,落後國家本國難民的人數同步增加。

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專員埃格蘭說:「各國國內難民,比可能的戰爭或災難受害者的處境更危險、更貧困和更需要幫助。我們估計,全世界大約有2500萬武裝衝突的受害者,外加因天災造成的眾多國家的難民。」

「日內瓦國際難民公約」規定,難民收容國必須提供食宿及安全的停留地點。這是根據國際法規及協定為難民提供的安全保障。「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公署」在收容難民的國家,向難民提供援助,幫助他們重新過正常的生活,以便有朝一日能回歸祖國。如果現實不允許,也可在新的國家重建新生活。

但是對國內難民來說,尚不存在適用的「國際難民公約」。這些國內難民所屬的國家多半不歡迎來自聯合國的干預和援助。而國際輿論多半也不重視難民問題,比如剛果或哥倫比亞等。而當世界輿論注意到例如發生在蘇丹的人道災難時,多半為時已晚,協調工作也雜亂無章,因為各方的權責不明。更由於日益拮據的經費預算,也使援助工作無法各方兼顧。

埃格蘭說:「我們沒有專管「國內難民」,向最需要的人提供救援的組織機構。在緊急情況下,我們向兒童、需要飲水和食物的人們以及其有它需要的人提供援助。我已向聯合國提出一項新建議,就是由一個權責分明的總組織,將所有組織機構劃分成專責協調及計劃工作的小組。例如由「國際兒童基金會」負責飲水及衞生設施事務,「難民事務高級公署」負責保護「國內難民」,「國際紅十字會」及「紅半月組織」負責天災難民的援助工作等。這樣一來,將發展出一個比原先更為行之有效的工作體系。」

直接受到「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公署」保護的國際難民,半數以上來自阿富汗、哥倫比亞、伊拉克、蘇丹和索馬利亞等五個國家。(耶佩森)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