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時裝業逆流而上

2012年8月18日

今年德國時裝業的生意並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歐元危機國家的消費者缺乏購買力。儘管如此,時裝公司還是對營業額感到滿意,因為他們顯然還能承受起經濟不景氣的壓力。

https://p.dw.com/p/15s2H
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 在德國,大約70%的時裝公司在過去一年的銷售量有所上升,18%的企業營業額停滯,而營業額下降的有12%,這是位於杜塞道夫的德國時裝協會對330家成員企業的調查結果。和2011年約120億歐元的銷售量相比,德國服裝生產商估計今年的銷售量只會小幅成長。

由此可見,時尚界顯然也受到了歐元區債務危機的影響。德國服裝生產業預計2012年的發展趨勢將"相對樂觀"。 德國時裝協會的托馬斯‧拉施(Thomas Rasch)估計只有39%的時裝公司銷售量會小幅成長:"大約有一半受訪的公司表示,他們努力保持銷售水準,而14%的公司認為銷售量會更差。特別是,造成這不景氣的原因是我們主要依賴出口,而主要的出口國家都在歐洲。這些出口國家又會比我們有更大更多的問題。就是說,在重要的歐洲市場中,消費者的購物意願和購買力非常非常糟。"

最近幾個月的出口量下降還是多年來第一次,接受調查的眾多時裝企業表示,從一月到五月出口量下降了3%。

不過,歐債危機在德國的時尚展會上並不明顯。在"麵包與奶油"(Bread & Butter)柏林初夏時裝展上雖然缺少了一些來自南歐的參展商,但主辦人表示,空出來的位置立刻又被新的參展商給填滿了。在慕尼黑時裝周期間進行的"時尚慕尼黑" 服裝展幾天前剛剛結束,該展覽的主辦人安德列婭‧弗拉姆(Andrea Frahm)表示,沒有從大約100家參展商那裡聽到關於訂單太少的抱怨:"這表明,我們對歐債危機的感覺不太明顯。但整體來說,這個陰影當然也籠罩在時尚圈的頭頂。"

然而,各廠家在慕尼黑卻依然得到了大把訂單。這是顯示德國人重新願意付更多的錢購買高端商品的又一個例證,當然這種情況並非總是如此:"相關意識越來越強,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也開闢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時尚展示區,專門針對這一話題。我們不要那些製造'穿完就扔'的服裝的廠家,只選擇重視高品質的參展商。當消費者買到自己喜歡穿的漂亮服飾時,一定會好好保留的。"

Modemesse München Fashion Munich
"時尚慕尼黑"展會上的參展商家圖片來源: Fashion Munich

來自德國威斯特法倫州哈勒(Halle)的服裝廠家格裡‧韋伯(Gerry Weber International)也注重品質,而銷售量可以證實這一點。業務遍及60多個國家的韋伯,在2011/2012營業年度的前半年營業金額高達3.76億歐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營業額增加10%。公司創始人格哈德‧韋伯對德國之聲表示,他察覺到歐元區有一些不安情緒,"但是我們可以繼續我們的成功戰略,也就是利用特許經營權模式和擴張自有零售店。"

就韋伯公司而言,債台高築的希臘是唯一因為歐債危機而致使銷售下滑的國家。但格哈德‧韋伯說,在歐元區以外的國家如波羅的海國家、俄羅斯、獨聯體、中東、澳洲和美國,營業額都以驚人的二位數成長:"我們2012年春季進駐美國的布魯明戴爾百貨(Bloomingdale's) 和 Dillards連鎖百貨,除了在11家Dillards都有設點之外,還打算在下一季多設八個點。"

Gerhard Weber Modedesigner von Gerry Weber International
格裡‧韋伯(Gerry Weber International)公司創始人格哈德‧韋伯圖片來源: GERRY WEBER International AG

在經濟困難時期高品質和豪華的商品似乎更好賣。名牌Hugo Boss同樣也表示沒有特別感到經濟不景氣所帶來的影響:這家德國最大的時裝公司今年第二季度銷售和盈利也顯著提高,今年將毫無疑問地再次刷新營業紀錄。該集團表示,Hugo Boss在歐洲擺脫了經濟環境不利的影響,而在德國和英國的核心市場中更是繼續其增長趨勢。

作者: Monika Lohmüller 編譯: 薇拉

責編: 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