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不憤怒也不大聲」:波士頓迎來首位華裔女市長

劉文 特約記者
2021年11月4日

美國波士頓迎來第一位女性少數族裔市長。作為台灣人的女兒,吳弭的當選在這座城市創下歷史,但同時面對更多挑戰。

https://p.dw.com/p/42Zap
USA Bürgermeisterwahl Boston | Michelle Wu
吳弭仕途一路高歌猛進,成為了波士頓首位女性和少數族裔市長圖片來源: Josh Reynolds/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2021年11月3日,吳弭(Michelle Wu)坐火車去波士頓市政府大樓參加她市議員職業生涯中的最後一次會議。她在推特上發了自己在火車中與市民合影的照片。2013年,28歲的她成為首位當選波士頓市議員的亞裔女性,2016年,她全票當選為市議會的主席。她的仕途一路高歌猛進,並於11月2日擊敗了同為少數族裔女性的候選人Annissa Essaibi George,成為了波士頓成立近200年來的首位女性和少數族裔市長。

延伸閱讀:揚金贏得弗州州長競選 吳弭當選波士頓市長

吳弭的父母是台灣人,並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從台灣移民到美國。他的父親剛到美國時,是伊利諾伊理工大學的研究生,但幾乎不會說英語。出生在芝加哥的吳弭從四五歲起就要做他們的翻譯。

像許多華人移民家庭那樣,吳弭的父母很關心她的學業,也贊成她培養各種興趣愛好。她就像許多華人小孩一樣成績優異--她在美國學術評估測試(SAT)和大學入學考試(ACT)中都獲得了滿分。她還會彈鋼琴,高中的畢業典禮上,她表演了鋼琴獨奏。也像許多華人家庭那樣,她從小被教育不要在公眾場合談論自己,也不要在公眾場合與人對抗。家庭中很少談論政治話題,她也在採訪中認為,自己並不具備政客們通常具備的特徵:"我不高,不是男性,不憤怒,也不大聲"。

2003年,"別人家的孩子"吳弭進入哈佛大學,就讀經濟系本科。課余時間,她會去波士頓的中國城為那裡的人上公民課程。

家庭危機中成長

吳弭開始頻繁地和政府打交道來自於她二十歲出頭時遇到的一場家庭危機。彼時,她在哈佛讀書,而她的母親住在芝加哥,她們原本每天都會通話,但突然有一天,她的母親不再接電話了。

她接著收到了母親寄來的一封含有道別意味的郵件,母親在郵件裡寫"一場暴風雪正降臨到我們家中"。她意識到她的父母分開了,父親和已經成年的弟弟離開了她的生活。與此同時,她還注意到她的母親開始出現精神障礙的跡象。在接受NBC採訪時,吳弭回憶起本科畢業,在波士頓咨詢公司找到了一份受人羨慕的工作,但剛工作幾個月的她接到了妹妹的電話,妹妹說你需要立刻就回家來。

她在採訪中說,母親會在深夜離開家,敲響鄰居的家門,因為她以為自己聽到了什麼。她的母親後來被診斷為遲發性精神分裂症。那段時間,吳弭的生活的重心就是生存下去,每一個小時每一天都很難熬。她說自己有一整年裡,幾乎每天都會哭泣。她試著開始經營一家茶館,售賣茶飲和文具,同時還要爭取學校補助以幫助妹妹們完成學業,並讓母親得到精神治療,她在政府的不同部門之間奔波,也體會到了政府的官僚主義。她說自己"受夠了政府"。

當生活穩定下來之後,她又一次回到了波士頓,回到了哈佛大學,開始攻讀法學博士。她在法學院第一個學期遇到了教授合同法的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在《紐約時報》的報導中,沃倫回憶吳弭曾到她辦公室裡,吳弭說起自己要照顧母親和兩個妹妹,這深深打動了沃倫。兩個人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沃倫還在採訪中回憶說,吳弭很關注如何幫助父母都要工作的家庭。她們兩個討論了好幾年投資在兒童保育事業上的重要性,這樣父母雙方都可以去工作,而孩子也可以在很小的年紀就有學習的機會。

USA Harvard-Universität in Boston
吳弭曾就讀哈佛大學法學院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Haid

2012年,在沃倫競選參議員的競選活動中,吳弭為她拉票,通過上門拜訪和打電話來爭取女性、少數族裔、退伍軍人、同性戀者等常常被忽視的群體的選票。

政治生涯第一戰

沃倫的競選結束幾個月後,吳弭決定競選波士頓的市議員。她那麼年輕,又並不是土生土長的波士頓人,還是個亞裔女性,並不是人們普遍會看好的候選人。但是她使用了為沃倫拉票時的經驗,挨家挨戶地登門拜訪,不斷地解釋自己的競選理念,持續地關注那些被忽視族群的利益。她的理念是讓更多的家庭接觸到這座城市的各種各樣的機會,最後,她得到了約六萬張票,是當選者中得票第二高的,有報導認為,這一次的成功為她今後在波士頓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礎。

吳弭在做市議員時,積極推動了各項變革。她也將幫助父母都在工作的家庭的願景逐步變成現實。在她生育了兩個孩子之後,她經常帶著孩子去工作。她在發表在CNN上的一篇文章中寫道,自己會推著嬰兒車去搭地鐵,然後在開會的時候,她一邊站著參與討論,一邊顛著懷中的嬰兒,哄孩子入睡。她會在和下屬討論的時候借由哺乳巾的遮掩來哺乳。從她自己懷孕時無法請到帶薪產假的經歷出發,她成為了一項提供帶薪育兒假的法令的主要推動者。《波士頓環球》報導這項法令首次為城市的雇員提供帶薪產假,父母雙方以及同性伴侶都可以在孩子出生或者收養孩子之後休假六周,難產致死嬰兒的父母也享有這項福利。

延伸閱讀:投票可以改變美國華人的社會政治地位嗎?

2020年大選之後,許多作者都曾撰文分析過進步主義者的發展壯大。進步主義者們支持勞動人權和社會正義的持續進步,也擁護國家福利政策,吳弭的政治理念與這一群體相吻合。作為市議員的時候,她支持了許多與進步主義相關的訴求,包括打擊像Airbnb這樣的短期出租房公司,因為反對者們認為這樣的公司推高了租金。Airbnb曾攻擊她"與大型飯店的利益而非普通波士頓人的利益保持一致"。最後,波士頓市議會以 11-2 批准了一項擬議的法律,該法律將禁止投資者在 Airbnb 和類似網站上出租公寓和共管公寓(Condo)。

波士頓華人怎麼看?

吳弭的勝選創造了歷史,許多華裔都在Facebook,微信等社交平台上發表祝賀,有人說自己覺得"與有榮焉"。住在波士頓的蕾蕾說自己看到不少華裔帶著孩子去參加了吳弭的競選活動。但在波士頓做地產經理人的華人Bin則表示"膚色或者族裔不再是我個人覺得與有榮焉的來源。"吳弭對波士頓的許多未來構想都和地產行業相關。例如她曾經提出的要重新實施某種程度的租金控制並要對飛速上漲的房價有所控制。Bin表示她所認識的一些華裔,特別是已經有一定經濟基礎,有房子在出租的,並不是很贊成吳弭的這些政策構想。許多人認為華裔一定會支持吳弭,但Bin表示波士頓的華裔,特別是第一代移民中,也有一定數量共和黨的支持者。的在被問及有沒有對吳弭照顧波士頓的華人或者亞裔有所期望時,Bin說"我只希望她能通過宏觀經濟和社會學只是來把群居的社區搞好,這個和她屬於某一個族群無關"。同時,Bin也表示了在現在群眾觀點非常分裂的情況下,吳弭的工作還是很困難,也"不能光顧及華人那一塊兒的處境"。

吳弭顯然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這份工作的挑戰性,11月3日,她在推特寫到:"昨晚,我們慶祝,今天,我們要開始工作",展示了滿滿的幹勁。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