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一批可敬的人去中國「發揮余熱」

葉宣2006年7月22日

在德國有這樣一批有專業知識的退休者,他們志願到需要專業人員指導的發展中國家工作,幫助那裡的企業解決困難。組織這一切的是一個名叫「退休專家服務」的機構。上周,北威州的退休專家在波昂聚會,交流各自的工作經驗。德國之聲記者與會,採訪了一些去中國服務的德國退休專家。

https://p.dw.com/p/8qBQ
德國老專家登上中國報紙圖片來源: DW

「退休專家服務」組織成立於25年前,目前是一個公益性質的基金會。在該機構登記在案的退休專家有7000多名,所涉及的行業十分廣泛,從機械,電子,化學,食品等傳統工業到訊息技術,從醫療衞生到企業和行政管理,從農業到手工業。2005年德國退休專家的足跡遍佈世界89個國家,到中國的就有266人次。

Senioren-Experten in China: Mausbach
毛斯巴赫在中國工廠圖片來源: DW

原在杜邦公司任職的工程師延森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是通過偶然的機會接觸到這個組織的:「我的妻子在電視裡看到一個有關退休專家服務的報導,認為這很適合我,我上網查了一下,就和組織者取得了聯繫。2003年我在那裡登記,前年去了中國,去年去了3次伊朗。」

延森先生在浙江新昌萬豐科技開發公司的一家汽車塗料廠工作了半年。他覺得,當地的生活和工作條件無可挑剔。不過在企業管理方面中國與德國還是有一些不同:「企業的組織結構和我所熟悉的不太一樣,管理人員大多數對專業領域不夠精通,而專業人員又不能直接參與決策。這類情況需要適應。」

年過花甲,來到異國他鄉的陌生環境裡工作,的確需要一定的適應。曾多次到中國工作的機械工程師毛斯巴赫在中國的時間更長一些,他覺得,他的同事都很積極勤奮,企業的管理流程和工作效率也不錯。但一個突出的不足是:「對勞動安全和環保重視不夠,安全生產意識比較薄弱。這一點我向管理人員提出過,他們也知道這個問題,但沒有能立竿見影的解決方案,我也只能點到為止。在中國,人們的安全意識還不是很強,這在道路交通狀況上也能看出來。」

Senioren-Experten in China: Jensen
延森在中國同事中間圖片來源: DW

毛斯巴赫曾在甘肅和江蘇的企業工作。給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中國同事的熱情和坦率,「他們對我非常坦誠,從工作到私人生活,可以說把我納入了他們的生活圈子,邀請我到家中作客,還讓我參加經理會議,雖然我聽不懂內容。這種開放的態度讓我十分感動,他們對我沒有設防和避諱。」

德國專家到國外工作,一般每次時間不超過半年。他們的旅費,在當地的住宿和基本生活費用由聘用企業承擔,此外從德國的基金會獲得少量的補貼。這樣的國外工作並不會帶來明顯的經濟收益,但在多數人看來,重要的是能夠老有所為,同時認識不同的國度和文化。問到他們今後是否還願意再到中國工作,兩位退休專家都毫不猶豫地表示,他們很樂意再到中國去。

Senioren-Experten in China: Mausbach
毛斯巴赫:這麼做圖片來源: DW

毛斯巴赫先生說,除了可口的中餐,他還有些懷念中國的氣氛:「是中國城市的活力,那種蓬勃的朝氣。在中國城市裡,每天都能看到新的事物,很有意思,街道上總是很熱鬧,就連居民區裡也不像德國那麼安靜。在德國一些地方,一到晚上街上幾乎空無一人,顯得比較沉悶。」

在世界各國中,退休專家服務組織派往中國的專家是最多的,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技術水準的提高,近兩年來這一數字有所下降。除了傳統的工業技術領域,目前對華工作的重點是農業,環保和醫療衞生產業。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