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一周港媒:香港形勢、上海購房新規定、馬六甲海峽安全

邱震海選編2005年10月27日

過去一周內,香港政府公佈的第五號政制改革報告書在民主派人士中引起了極大爭議;中國國內經濟方面,上海購房將有新的外匯規定;另外,中國石油運輸幹道-馬六甲海峽的安全風險問題,也是香港媒體關心的內容。

https://p.dw.com/p/7Mhi
上海人民廣場夜景。上海歷來是外資投資房地產的熱點圖片來源: dpa

據香港《明報》報導,香港立法會昨天討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力爭普選時間表和取消委任區議員投票權的泛民主派遭兩邊責難。民建聯主席馬力指民主派應放下身段支持方案,民主派陳偉業和梁國雄在會議上公開狠批民主派放棄07、08年雙普選,並警告若接受政府提出的「小圈子」政改方案,就是出賣良知。報導說:「民建聯馬力和泛聯盟陳智思等指市民不希望政制原地踏步,民主派不應以沒時間表等理由反對。馬力說:「若民主反被民主誤,出現這樣一個怪局(原地踏步),相信公眾難以接受。」

另一邊廂,泛民主派爭取時間表和反委任的立場,也遭較激進的民主派責難。陳偉業形容,現時將區議員加入特首選委會和新增5席立法會區議會界別議席,是「超級小圈子方案,違反民主的基本原則」,若民主派支持該方案,則是「違反過去25名泛民主派參選的承諾」。他說:接受這個小圈子選舉的成員,我覺得不配稱自己是民主派……是利益交換,出賣良知。」

《明報》的報導接著寫道:「即使親政府陣營,也對政改方案有意見。勞聯李鳳英指這方案不是很好的方案,因為裡面有些抵觸民主的原則。她批評政務司長許仕仁不應計劃在12月提交政改決議案,因為那段時間政府還要為世貿會議嚴陣以待,「不明白為何選擇這樣敏感的時候,對政改方案和世貿而言,都是火上加油。」」

另外,在中國國內經濟形勢方面,《香港商報》報導:「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日前下發通知,明確規定非居民個人購買上海房產,外匯結匯單筆金額超過等值100美元以上的,須向外匯局申請,獲得核准後,外匯指定銀行才能憑外匯局的核准件為非居民個人辦理結匯。……(據悉,上述通知已從10月起開始執行,今後,單筆超過100美元的境外資金,在上海購房不能直接將該資金劃入開發商賬戶,而須先向外匯局申請報批,待外匯局審批後,方可利用該筆資金購買該市房產。

本周,香港《太陽報》還注意到中國石油運輸主要干道-馬六甲海峽的安全隱患,併發表評論文章,題目是《規避馬六甲風險須有多種思路》。評論寫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月前宣佈委託其全資擁有的旗下公司收購哈薩克石油公司,但似乎又遇到一些挫折。由於能源緊缺日益明顯,中國能源走出去戰略近年也加快步伐,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購買海外原油;二、收購海外石油資。但無論是購買海外石油還是石油資產,最後都落實到一個實際問題,即:中國境外的石油,如何才能安全地運回中國?」

評論寫道:「中亞地區輸往中國的石油主要通過陸路或石油管道運輸,而其他地方的石油則都通過海路運輸;而在海路運輸中,除了南美的石油可以走太平洋路線外,中東、非洲和東南亞的石油最後都須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因此,素有「東方直布羅陀海峽之稱」的馬六甲海峽,又被稱為中國的「咽喉水道」。中國目前百分之八十五的石油仍須通過馬六甲海峽;另外,馬六甲海峽每天通過的油輪中,有六成通往中國。……但作為中國「咽喉水道」的馬六甲海峽,對中國也存在著許多風險。」

文章接著分析道:「風險之一是海盜和恐怖襲擊。馬六甲海峽歷來是海盜出沒之地,而近年海盜更有增多趨勢;另外,恐怖分子近年也頻頻發出威脅,聲稱要劫持馬六甲海峽油輪或封鎖該海峽。風險之二,是圍繞著馬六甲海峽的諸多戰略爭奪。……從目前來看,中國在馬六甲駐軍尚不現實,但可以從以下途徑思考一些途徑:一、提供技術支援和後勤保障;二、與共管三國分享情報資源;三、條件成熟時,與共管三國舉行聯合軍事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