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ETF是否威脅自由競爭?

Tristan Filges
2020年2月9日

在零利率時代,個人應當採用怎樣的儲蓄及投資策略?許多新渠道、新方法應運而生,改變了金融市場的既有結構,同時也帶來了全新的潛在風險。

https://p.dw.com/p/3XEuq
USA New York - Börse
圖片來源: Reuters/J. Moon

(德國之聲中文網) 投資證券市場,人們注重的不僅僅是回報率,還希望能盡可能地規避風險。為了實現回報與風險之間的平衡,分散投資可謂是最佳的策略。不能把錢只投到少數幾家公司,而應當將資金分散投入到盡可能多的企業之中。即便幾支股票表現不佳,其損失也可以被其他股票所抵消。

許多股民如今正是採用了這樣的策略,他們稱之為"被動式投資"。針對這樣的投資者,市場上也出現了許多相應的產品,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ETF,在中文語境中常被稱作"指數化交易基金"。ETF基金的構成,通常都緊跟DAX、道瓊斯等全球重要證券指數,與它們保持一致。對於基金營運商而言,這省卻了複雜的分析流程,能夠節省下不菲的證券分析師的薪水,從而能夠以更低廉的傭金吸引更多的股民。購買ETF基金產品的股民,並不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許多曾經對金融市場敬而遠之的人,也因而敢於投資股市。

富可敵國

中小股民、保險公司、退休基金等體量各異的投資者紛紛購買ETF產品,基金營運商們因此掌握了規模空前的資金。黑石(Blackrock)、領航(Vanguard)、道富(State Street)是全球最大的三家券商,目前分別經營著66億、50億、22億歐元的資本。僅這三家券商所掌握的資金規模,就超過了中國2019年全年的GDP。

USA Roboter Zentrale vom Finanzkonzern BlackRock in New York
黑石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經紀商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lackRock

在全民投資ETF的熱潮下,幾乎所有的全球大型上市企業都接受了各大券商的參股。而這一點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學者在一項研究中指出,由於各大公司的投資者正在趨同,這些企業之間的關聯度正在上升;在同行業多家企業都持股的券商,並不太願意看到他們之間相互競爭,畢竟價格戰會縮小盈利。研究者認為,這會妨礙市場競爭。

黑石基金則發表聲明,指出密歇根大學的此項研究存在缺陷。這則聲明,成功地將爭議的焦點轉移到了科研項目的品質之上,而對妨礙競爭的討論則相應減少。

抬高價格 削弱創新

漢堡應用科技學院(HAW)的經濟學教授維謝(John P. Weche)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密歇根大學的此項研究"很不錯",而圍繞科研品質的爭論則讓人忽略了真正的問題。他認為,投資者趨同所引發的風險不可小覷,妨礙競爭會造成許多問題:"不僅僅價格會受到影響,企業的創新動力也會因此被削弱。"

分散投資策略的支持者則反駁說,各大券商在企業中的持股比例並不高,難以對公司決策產生實質影響。不過,並非每一個持股人都會運用董事會投票權,這在無形中推高了願意投票股東的權重。而且,券商的目標往往相似,他們大同小異的投票傾向就能反映出這一點。

德國反壟斷委員會在2016以及2018年度報告中都著重指出了同行業企業之間的隱性關聯問題。德國聯邦政府如今也應在野的自民黨要求而在處理這個議題。在國際層面上,經合組織同樣在對這個問題保持關切。

德國經濟學教授維謝指出,針對這一現象的批評,並不是要抹黑哪些企業,而只是描述了一個可能會妨礙市場競爭的產權結構。"哪怕這些券商沒有破壞競爭的意願,當前的所有制結構也會蘊含著妨礙競爭的潛在風險。"

關於這個話題的政治討論,可能很快就會開始。與此同時,券商手中掌握的資金規模以及對企業的潛在影響力,仍然在ETF熱潮中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