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CTV走向世界?

2012年2月5日

央視已經開辦了包括中、英、俄、法、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在內的多個語種節目,並聲稱用戶遍佈156個國家和地區的2.19億家庭,但它若想要改變世界對與中國的看法,單靠花哨的電視節目還遠遠不夠。

https://p.dw.com/p/13tfX
A Chinese man looks at the security CCTV surveillance systems on display during the China Security Expo at the Beijing International Expo Center in Beijing, China, Tuesday, Dec. 9, 2008. The expo, to be held from Dec. 9 to 12, showcases a variety of security and surveillance systems for community safety protection. (AP Photo/Andy Wong)
圖片來源: AP

去年十二月,中國漁民刺死韓國海警這一事件,本應是央視的獨家報導穆,甚至能夠推動CCTV成為國際化媒體。但據央視內部工作人員透露,遺憾的是,因為上級的政治性批示遲遲未決,新聞稿只能被冷落在央視編輯的桌案上;而不時多久,相關的消息已經出現在半島電視台等同行的報導中。

央視在其發展規劃中積極借鑑國際媒體的模式。半島電視台因為在過去五年裡的迅速發展和國際影響力,更是央視學習的目標。

卡達官方對半島電視台給與了大量的資金支持,以在其豐富的能源財富增長的同時增強國際影響力;與之相似的,作為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體的中國,也正在尋求能夠與其經濟實力匹配的國際媒體影響力。

半島電視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對中東問題的深刻見解和卡達官方給予的極大自由;而與之相比,作為國家媒體的央視對政府和黨的效忠則是其發展的主要阻礙。

香港大學中國媒體項目網站主編班志遠(David Bandurski)認為,因為其對中國政府和中國共產黨的立場,央視很難取信於受眾,更很難有效影響國際輿論。他說,"媒體的角色已經被(共產)黨決定,就是要為黨的利益服務。"

China Deutschland Architektur Deutscher Architekt baut das größte Fernsehgebäude der Welt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dpa

一名因話題敏感性要求隱瞞真實身份的央視節目製片人在採訪中表示,幾乎在所有的報導選材中,政治因素都是決定其能否發布的最終考量條件。雖然某些問題可能會在例會中討論,但最終決定全都在部門領導手中,普通記者對此無能為力。

儘管如此,央視在今年依舊整裝待發,計劃進一步向世界傳播中國視角,與北京所認為的持"反華"立場的西方媒體抗衡。

據消息人士透露,央視正計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與肯亞首都奈洛比開設演播室,各雇傭約200名員工。同時央視計劃在2012年底之前將駐外通訊員從現有地66人增加至80人。

曾就有關擴展計劃與央視官員進行討論的南非斯特倫伯什大學(Stellenbosch University)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戴維斯(Martyn J. Davis)表示,中國中央電視台已與非洲主要電視服務營運商MIH集團達成協議,將進一步擴建相關分支機構。

戴維斯曾在2004年幫助中國組建非洲第一家孔子學院,他認為,"中國在非洲有著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其媒體影響力還依然非常低調。"

央視國際部發言人范穎(音譯)表示,在擴展計劃正式啟動前,央視官方不會對此發表任何評論。有關員工也被告知,不要向外界透露相關計劃。

很多其他新聞機構的記者都被央視的優厚薪資以及特殊待遇所吸引:一名活動在東非的自由撰稿人稱,央視向他提供了近雙倍的稿費,從每篇350美金提高至600美金;同時,還給他機會可以在鏡頭前做報導。這名記者是在不透露其真實身份的前提下接受採訪的。

已經成為央視華盛頓分部員工的美國資深記者勞裡(Jim Laurie)在其個人網站上發布廣告,表示希望招收有經驗的新聞職業人員,參與美國區新聞製作,以爭取在今年六月前能夠擁有每日製作4小時新聞節目的能力。勞裡個人拒絕對此作出評論。

在各大媒體預算收緊的時期,中國政府花費重金,投入上億美元以增加其國際媒體影響力。雖然官方沒有對外公佈具體金額,但據香港《華南早報》報導,該筆年度預算超過71億美元。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傳媒學教授鐘新(音譯)認為,中國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境外火炬傳遞遭遇抗議和混亂場面,以致國際形象受損之後,深刻意識到發展國際媒體力量的重要性的。

鐘教授同時認為,國外媒體在奧運時期贊賞中國的優秀組織的同時對政治管制的批評,讓中國的許多評論人士感到失望。

央視已經開辦了包括中文、英語、俄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和法語在內的多個語種節目,並聲稱用戶遍佈156個國家和地區的2.19億家庭。其節目通過有線、衛星和網路播出。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也會推送部分來自央視的新聞稿給用戶,同時也向中國官方傳播機構提供新聞內容和其他服務。

在2011年有關中國的諸多新聞其實都是越過中國所謂的"媒體紅線"的,比如逮捕異見人士和人權律師,軟禁著名藝術家艾未未等等。有關之前動車事故的媒體報導已經觸及了官方的底線,而像12月黃海漁民與韓國軍警的衝突引起民眾示威一類並不讓人愉快的消息則是盡量被忽略或低調處理。

鐘教授說,儘管如此,今年來的媒體環境也有了很大改善。"央視正努力效仿CNN與BBC,以從更多角度,更客觀的報導訊息;我們在過去的幾年裡可以看到內容和報導方式上的進步。"

相應的,央視也開始注重包裝,同時更多地報導體育、經濟、旅遊和文化等話題。可所有這些表面上的改進都不能改變一個不爭的事實:這是一家政府控制的媒體--中央電視台的台長由黨決定,而其現任台長胡佔凡,更是曾長期擔任黨報主編並希望加強對媒體的管制。胡佔凡早前曾批評說,"一些新聞工作者,沒有把自己定位在黨的宣傳工作者上,而是定位在新聞職業者上,這是定位上的錯誤。"

紐西蘭康德布裡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布蘭蒂教授(Anne-Marie Brady)認為,想要改變世界對與中國和中國政府的看法,單靠花哨的電視節目顯然是不夠的。

來源:美聯社 編譯:沈華

責編: 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