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A股開放有利人民幣自由兌換

2002年12月3日

南德意志報就中國謹慎地向外國投資者開放證券市場進行了報導。迄今為止外國投資者只被允許購買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以美元和港幣進行交易的B股。而本周一起,外國銀行、基金會和保險公司也可以購買A股。

https://p.dw.com/p/2xQr
A股開放後,對外國投資者只能用美元或港幣在中國股市交易的限制也取消了圖片來源: AP

A股市場目前共有1200支股票,股市資產達5000億歐元,遠比B股市場活躍。充斥市場的是6000萬中國散戶。南德意志報就中國向外商開放A股市場進行了分析:

「中國市場放開的步子最初是很謹慎的。根據中國證監會的管理條例,外國投資者必須滿足一系列的前提條件,才能獲准入市。條例規定,投資機構必須提供企業自身的情況以及計劃投資的規模。資質合格的投資者在A股市場上的投資額必須介於5000萬至8億美元之間,並保證這筆款項至少在中國停留一年。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德國銀行家說,此舉不足以活躍市場並真正帶動市場的發展。投資者沒有得到所需的靈活性,另外尚有太多問題懸而未決。

許多外國專家認為,中國A股市場要價太高。中國居民儲蓄率雖然極高,但投資者卻只擁有為數不多的幾種有利可圖的投資可能性。此外專家們還抱怨說,市場缺乏透明度。幾乎全部上市公司都是國有企業,而它們的情況卻不透明。德國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塞巴斯第安.海勒曼教授在他最近發表的關於中國股市的書中寫道:證券市場是詭計和投機的競賽場。」

分析家認為,外國投資者可以在上海和深圳股市用人民幣購買A股,這意味著中國資金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的地位也將由此得到提高。「商報」的報導寫道:

「中國領導層發出了一個重要的訊號。儘管這一對外開放的步驟暫時將因中國市場的嚴格規定和極高風險的侷限而不會立即產生深遠的影響,但分析家認為這將意味著中國資金市場的逐步開放,並將有利於人民幣的自由兌換。在戈爾德曼-薩克斯的經濟學家安德森看來,這一步驟的長遠效應不可低估,他認為這是中國體制改革的一個新紀元。」

不過,中國因擔心出現引發亞洲金融危機的資金市場的巨幅波動,而對外國投資者提出了嚴格的限制條件。另一方面,西方的基金公司、保險公司和大銀行對投資中國也將十分謹慎。「商報」的報導繼續寫道:

「中國股市的人為影響以及企業做假帳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中國官方對股市調控的危險也隨時存在,小股民的股票交易佔中國股市交易額的90%以上。中國資金市場的另一個致命弱點是:三分之二的股票仍然歸國家所有。這些股票將早晚被出售,以資助中國的社會保險體系。」

儘管存在上述風險,中國資金市場從長遠來說仍將具有越來越大的吸引力。「商報」的報導最後說:

「專家相信,中國基於其國土遼闊和經濟的飛速發展,定將在國際投資者的全盤考慮中佔據重要的地位。不過,前提是中國領導層必須逐漸放寬對外國投資者的嚴格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