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30509 Grippe-Pandemien

2009年5月13日

所謂的豬流感在很短時間內便引發了世界性的恐慌。但各國政府警告人們不要人為地製造緊張空氣。科學家們更是全力以赴地投入解密的工作。現在,加拿大的科學工作者破譯了甲型H1N1病毒的遺傳基因。同今天比起來,上個世紀的病毒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病毒引起的全球性病疫曾使數以百萬計的老百姓喪失生命。

https://p.dw.com/p/HpCv
病毒的蔓延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過去300年間,全世界曾一再發生過大面積流感型傳染病。其中最近的兩次都起源於亞洲。1968年爆發了所謂的"香港流感",兩、三年裡,全球近100萬人死於這場傳染病。更有甚者,1957年出現的所謂"亞洲流感",造成大約200萬人死亡。死者當中多半是老年人和兒童。

同這兩次傳染病比起來,"西班牙流感"有很大不同。不同點之一便是,死於這場流感的多半是年輕人,而且死亡人數超過人們談虎色變的瘟疫。之所以取名叫"西班牙流感",是因為西班牙媒體最先對流感作了報導。事實上,流感病毒的發源地在美國。在美國的一處軍事營地,1918名美國士兵感染了這種病毒,開始發燒。後來,這種病毒擴散到法國直至歐洲大陸,最後,世界各地都未能躲過這場災難:僅僅一年,死於"西班牙流感"的至少有2000萬人,甚至有記載說5000萬人喪生於這場流感。

現在同當年一樣,病毒的起源與傳播是因為鳥類病毒、家畜病毒同人類攜帶的病毒交織混合,然後變異成一種新病毒。這時的人體免疫系統對這種新病毒還防不勝防,因此,它不僅對老年人和病弱的人有很強的攻擊能力,對年輕力壯的健康人同樣如此。不過,那場20年代的流感導致數千萬人死亡還有其他原因。慕尼黑大學醫學院洛舍爾(Thomas Loescher)教授這樣解釋:"那時,戰火還在部分地區燃燒。戰爭期間食品供應不足造成人們體質虛弱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許多專家認為,假如那場災難發生在今天,死亡人數不會這麼多。那時,缺醫少藥,還沒有發明接種技術。"

在本次從墨西哥引起的所謂豬流感事宜上,洛舍爾教授樂觀地表示,現有的流感藥物能夠發揮作用,治好流感。"新型豬流感病毒對我們現有的治療藥物很是敏感,還沒有出現抗藥性變異。有跡象表明,越早治療越好,最好在發病的第一天就前往醫院治療。但現在我們還拿不出數據說明,現有的治療挽救了生命,避免了病情惡性發展。 "

現代藥物也許可以挽救數百萬染上"西班牙流感"的病人免遭死亡,不過,洛舍爾教授估計,被傳染上的人仍然會很多。"像這次這樣的新病毒,的確有著大面積擴散的潛能。只要傳播的途徑合適,借助於流感這樣傳染性很強的渠道,在人間傳開,形成流感潮,越過國界和洲界,波及許多地區。"

作者:Ann Kleinknecht / 李魚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