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050年世界氣候變化猶如脫韁之馬

2010年8月3日

暴潮、乾旱、成千上萬的氣候難民── 這大概就是2050年世界氣候的景象。國際社會早就知道必須要有所行動了,然而人們並未邁出必要的一步。

https://p.dw.com/p/OadP
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使世界環境前景堪憂圖片來源: AP

如果說老一輩人如今還能嚮往著去威尼斯旅行,那麼到2050年,德國的中等收入家庭則最多只能是騎著自行車在德國的易北河邊漫遊──當然,如果到時那裡還沒有被水淹沒的話。除此之外,一切都變得十分昂貴:每桶原油的價格已高達600美元,坐飛機和和給汽車加油對所有人都已成為一種奢侈。

嘗試簽署具有全球約束力的氣候協議已經失敗。目前,國際社會未能對將於2012年後過期的《京都議定書》的後續計劃達成一個有效而公平的協議。這是因為新興工業國和發展中國家提出的要求過高,而發達工業國家對此妥協的意願又太小。

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比例急劇上升

China Überschwemmung
城市成為自然災害的犧牲品圖片來源: AP

其結果是:到了2050年,每100萬空氣粒子的二氧化碳含量達到675個粒子,比2009年高出四分之三。地球變暖的速度比21世際初預測的還要快。大氣層的溫度比工業化開始前高出4度。據研究人員預測,到21世紀末,地球溫度還將上升4到5度。然而,地球變暖的程度在不同地區各不相同:在歐洲的一些地區,由於大西洋墨西哥灣暖流的減弱,溫度甚至還降低了。北極和北冰洋的溫度則幾乎升高了8度,創氣候變暖記錄。

溫度升高的原因不僅僅是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過高,還有所謂的反饋效應。研究人員當時在計算中還未能考慮到這點。比如,由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北部永久凍土解凍,它所儲存的甲烷氣體釋放到大氣層,加速大氣溫度的上升。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0倍。

Darfur Flüchtlinge in Sudan Flüchtlingslager
達爾富爾難民營的許多地區幾乎斷水圖片來源: AP

全球出現極端天氣

溫室效應不僅使西伯利亞和加拿大北部地區變成了泥濘的荒原,而且也造成極端天氣:2050年,熱帶地區的颱風和暴潮增多。特別是菲律賓這樣的島國,一方面要在海岸線上抵禦風暴,另一方面,強降雨又不斷造成山體滑坡,使許多村鎮葬身泥土。儘管該國降水量大,但淡水卻很缺乏,因為海水浸入地下水,使得大部分水源無法飲用,大面積的土地被鹽化。

兩億人將成氣候難民

Fortschreitende Wüstenbildung Dürre in Indien
印度乾旱導致沙漠不斷擴大圖片來源: dpa

這一切也帶來了嚴重的後果:因為人類急需耕地,以養活那時全世界的90億人口,而其中兩億是氣候難民。他們中的一部分來自太平洋的珊瑚島、恆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尼羅河三角洲,或者是布拉馬普特拉河三角洲等由於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沒的地區。大部分難民則來自中亞和非洲,他們不是因為水淹而背井離鄉,而是由於缺水。許多地區已經連年沒有下雨,造成飢荒和乾旱。2050年,僅僅非洲國家的18億人口,就有四分之一遭受缺水之苦。

難民潮使許多國家面臨新的問題,尤其是印度難以應對來自鄰國孟加拉的大量難民。在人口已經達到19億的情況下,印度政府已經無法為邊境地區的難民營提供糧食和藥品。儘管有聯合國的支持,但是依然不能消滅霍亂等腸道疾病,以至這些疾病也在難民營以外傳染開來。

但是,氣候變化並不是對世界所有地區都只帶來負面影響。加拿大和歐洲北部至此尚免受其害。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人們甚至可以享受更溫和的天氣。到2050年,尤其是半島北部的許多土地可以用作耕地。

生態體系崩潰

許多生態體系深受地球變暖之害。珊瑚礁和紅樹林因海平面上升而被毀,亞馬遜流域的大片地區如今已成為荒原,許多動物和植物已經滅絕。

這是2050年人類要付出的巨大代價。然而,阻止氣候變化原本並不需要很高的成本。據專家計算,世界各國為此之只需要放棄幾個百分點的富裕程度。

GI_Prognose2050_Karte_ch.jpg
(本文及本圖表依據德國發展服務社、聯合國、國際移民組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以及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提供的數據。)圖片來源: DW Grafik


作者:Michaela Führer
責編: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