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法改變台灣旅遊生態
2013年10月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大陸旅遊法10月1日正式上路,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團,並通過安排旅客到特定商店購物或者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獲取回扣等不正當利益。因此許多人預測,來台陸客可能大幅減少。但拜"十一黃金周"之賜,到台灣的陸客不減反增。根據移民署的統計,從10月1日到10月7日,來台自由行陸客高達2萬3千多人,陸客團約2萬5千多人,總人數逼近5萬,遠多於去年同期的3萬5千多人,創下歷史新高。
自由行 未來主流
其中,"十一"長假的首日,也就是10月1日,來台自由行陸客達9,300多人,創下單日最高記錄。2012年來台旅遊的陸客中,自由行人數僅佔總數的10%,今年1到8月上升到20%。在"十一黃金周"卻幾乎佔了一半,而且後勢看漲。"中國海峽旅行社"董事長許淑玲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指出,主要原因是部分承接陸客團來台的旅行社削價競爭,造成旅行品質參差不齊。而旅遊法上路後,團費遽漲,旅客既然必須花等值的團費旅行,不如選擇自由行,語言即通,又可以隨心所欲到想去的地方,看想看的東西。因此,來台灣旅遊的陸客已逐漸選擇自由行。
雖然自由行人數激增,陸客團部分卻減少約400人。觀光局業務組組長賴炳榮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解釋,由於對旅遊法的內容不夠熟悉,大陸許多旅行業者紛紛鼓勵旅客趕在旅遊法實施之前來台,以規避可能的限制。所以造成9月來台人數比起去年同期劇增33%。而10月來台的旅客,特別是團客部分,就相對減少。團體客減少的最終原因當然是:"旅遊法實施之後,旅遊價錢部分提高,上漲的幅度從4成到一倍不等,高價讓一些遊客裹足不前。"
嚴重衝擊接待陸客團的觀光業者
"我們的客人大約少個3到4成!",游覽車司機陳萬福告訴德國之聲記者,這一周來陸客團人數明顯下降。陳萬福的游覽車就停在台北忠烈祠前方,他正在等旅遊團員上車。而忠烈詞附近專做陸客生意的碧海山莊飯館,顧客也不如往昔多。餐廳經理告訴記者,他們的客源從10月以來少了三分之一到一半。
受衝擊最大的是過去專門接待陸客團的部分購物店、旅店、餐廳和游覽車業者:許多商店出現門可羅雀的現象;有些店家放店員無薪假,或調整工時為半日;部分飯店陸客團住房率減為原先的2成;有些游覽車隊業務減少9成。負面影響一一浮現。
許淑玲稱,她曾聽聞,有一些專門接待陸客團的同業,自從旅遊法實施後,業績下滑約7成。她慶幸自己的公司業績不但沒有萎縮,反而逆勢成長,因為她一向做的是大陸公務團的生意,經營所謂的"優質團"。她回憶四年前剛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時,北京出發到台灣8天7夜的旅遊行程要價約8000人民幣,經過4年來業者的競相削價,同樣的旅行竟然只要4000人民幣,根本不敷成本。"中國海峽旅行社"的商務入境部總監葉宗宏告訴記者:"羊毛出在羊身上,旅行社最後只好把客人帶去特定商店購物,再從購物的回扣中,賺取旅客應付的旅費部分。"
農歷春節前回溫
賴炳榮認為,旅遊法上路初期,陸客團人數下降是正常現象。很多旅遊業者及大陸民眾因為不很清楚旅遊法的規範界線,所以會擔心。經過一段時間的瞭解及適應,旅客會瞭解,雖然團費會比以往高,但可以獲得更多的保障,旅遊品質也會提高,屆時陸客團來台人數就會回穩。許淑玲也稱,旅遊法對所有的旅遊業會產生"正面的、良性的"效應。
賴炳榮稱,觀光局其實一直在推動"優質旅行",趁旅遊法上路,剛好鼓勵業者積極調整體質、脫胎換骨,如此對旅遊業的永續經營絕對有正面意義。賴炳榮認為陣痛期應該會持續3到4個月,最後陸客還是會重返台灣旅遊,因為台灣的風景和人文對許多陸客還是有相當的吸引力。
作者:邱璧輝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