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觀察:釋永信背後的宗教體制
2015年7月3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少林寺方丈釋永信遭人舉報,再一次成為輿論焦點。舉報人稱,釋永信侵佔廟產,與多名女性往來,並有私生子。少林寺回應稱此純屬無中生有,惡意誹謗。少林寺及釋永信長期受輿論關注,我曾於2007年登門訪問數日,和釋永信有較長時間的交談。他為自己的種種爭議行為作瞭解釋和辯護,有些理由我覺得有必要拿出來討論。
身為名寺住持,個人戒行和佛學造詣都至關重要。以內心的修為,超脫塵世的污染,正是佛法的教義之一。但是,作為一種社會事務,凡事都應該置於社會環境中來討論。剝離社會環境而只談個人道德,難以釐清問題。事實上,釋永信身上的種種傳言,也同樣發生在中國另外一些著名寺廟的住持身上。
作為多屆全國人大代表及青聯委員,釋永信對世俗政治非常熟悉。對於媒體的負面報導,他會威脅說,中宣部剛剛開了會,要求多做正面報導,你們怎麼能夠不遵照執行呢?聽著這樣的話,一方面我感覺,他以高僧大德之名位,竟然夥同玩弄這種政治大棒,十分可笑;另一方面,我也更多看到中宣部對社會文化的全面污染,佛門清靜地甚矣如是,十分可恥。
釋永信備受爭議的事情是利用少林寺的世俗名聲發展經濟,多方贏利。他本人及少林寺諸多法師對此解釋道,這是為了佛教事業的發展。沒有說出來的潛台詞是,他的同流合污,是萬不得已,乃現代版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比如,他深知和地方領導搞好關係的重要性。當地政府曾經送他豪車,表彰他為地方旅遊事業作出巨大貢獻。但是釋永信似乎並不想作出這麼巨大的貢獻--遊客進山的門票及消費收入,大多歸了地方政府。宗教場所當為廣大信眾所建,尤其是要為底層窮苦民眾服務。高額門票拒絕的,恰是這些最需要宗教關懷的底層民眾。釋永信說,少林寺曾經試行一些重要的節日,比如正月初一十五,免費入寺,但是遭到當地政府的強烈反對,被迫作罷--因為這些節日正是旅遊高峰,斂財佳日。
在中國南方有一些寺廟已做到免收門票,也許那是因為它們有幸未能成為地方政府的搖錢樹。作為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的登封一帶,古跡不勝枚舉,當地政府對於少林寺的過分依賴,也限制了更多古代文化的發掘和研究。
方便控制的管理體制
地方政府之所以能夠左右寺廟,在於中共對宗教的意識形態控制,具體管理上是寺廟產權模糊,沒有法人資格,諸事都得經宗教管理局、宗教事務委員會、旅遊局、文化局及教育局審批。釋永信對此念茲在茲,多次在全國"兩會"上提出議案。他的提法也是非常"懂政治"而策略化的。他曾對我表示,寺廟應當作為獨立法人,持有寺廟產權。但是在2015年全國"兩會"上,他建議國內的宗教物產應該登記歸國家所有,然後交給宗教界相關人員。換句話說,他不想受制於目前這些地方管理部門。
"歸國家所有"的提法遭到一些宗教界人士的反對,認為其法理不通。以不合理的邏輯和手段,達到自認為合理的目標,正是中國很多官員的行事方式。
釋永信稱,除了研究佛法之外,他作為方丈還負有養活眾僧、發展寺廟的職責。從一般觀念上說,寺廟提供的"產品"應該是佛法修行,而"收入"來源主要靠"香火錢",也就是信眾及社會捐贈。但是中國法律規定寺廟只能在宗教場所接受捐贈,通常也就是寺廟所在地一定範圍內。地方政府圈山收取所謂景區游覽費之後,一般信眾進不來,買了門票的遊客不必再捐。當然,外界傳言少林寺等知名寺廟僅靠"香火錢"已經富得流油了。
中國佛教協會、國家宗教局及登封市宗教局都已對舉報釋永信一事作出回應,稱將盡早查明真相,以正視聽。輿論似乎在等待著歡呼揪出一個"壞和尚"的勝利。如果不檢討宗教管理體制,這種勝利不僅意義不足,而且也不大容易獲得。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