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聖戰者"的暴力沖動從何而來?

Clara Walther2015年11月21日

人究竟性善,還是性惡?行兇動武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神經生物學家解釋發生暴力的根源。

https://p.dw.com/p/1H7fP
Symbolbild - Islamist
圖片來源: Colourbox/krbfss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巴黎發生的造成129人喪生的恐怖襲擊案,是在6個不同的地點幾乎同時發生的。而黎巴嫩貝魯特的連環爆炸案中,則有44人死亡。兩次案子的受害者都不是蓄意選中,而是不幸的巧合。

這樣的不幸消息我們幾乎每天都能從新聞裡聽到:汽車炸彈爆炸、襲擊案發生、自殺性襲擊、人質遭砍頭等等。肇事者被看作"有病",他們同"正常人"不一樣。

"侵犯性沖動"的神話

佛洛伊德(Siegmund Freud)相信暴力是人性的一部分,相信人與生俱來有一種"侵犯性沖動"。數代科學家對這個課題進行了研究。神經學家、醫生、心理治療家鮑爾(Joachim Bauer)5年前在他的題為《疼痛界限》一書中對無處不在的暴力以及根源進行了論述。他對德國之聲說:"大腦釋放暴力訊號,是否屬於人的最基本的自然屬性,這一問題對神經生物學家而言非常重要。"

大腦研究者通過試驗希望能夠說明,如果之前沒有受到挑釁而進行了侵犯的舉動,大腦裡的幸福系統是否會啟動。試驗結果:對一般人而言,在沒有原因的情況下發出侵犯訊息,沒有幸福系統的回饋。鮑爾說,"大腦裡的相應系統不會啟動","能讓幸福系統啟動的因素,是我們成功地得到了認可或者欣賞。"

為得到承認,寧願做出惡意行為

鮑爾表示,我們人類有得到承認的願望,但它並非一定帶來人們之間的良好關係,或是太平無事。有時恰恰相反,鮑爾說,"為得到認可或某種所屬身份,人類寧願做出惡意舉動。"這一論點聽上去很矛盾,但卻能得到科學驗證。

大腦研究就此做出的解釋,同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研究得出的結論不謀而合,即青少年投入暴力集團的懷抱,是因為他們在這裡感到被接受、心裡很踏實,他們大腦裡回饋系統發出積極興奮的訊號。

鮑爾說,這樣一種機制在自願離開歐洲、投身聖戰的青年男子那裡能夠觀察到。"也許有人會鄙視地說,都是些失敗者。但一個社會不應該培養出失敗者。正是這些人參加極端組織的危險最大,因為在那裡他們能感受到自身的價值。"

受到排斥同肉體疼痛產生同一結果:提高侵犯性

那些後來行兇的人,以前都屬於生活上的失敗者。這並不是新發現。他們沒有受到家長的悉心關照,在學校成績不好,在社會上受到歧視。暴力行兇者的經歷常常非常相似。

Deutschland Prof. Joachim Bauer
鮑爾:"為得到認可或某種所屬身份,人類寧願做出惡意舉動。"圖片來源: privat

受到排斥和歧視的經驗在大腦裡是怎樣反應的呢?具體的研究結果是:"在受到排斥和羞辱時,大腦啟動的與疼痛一樣,是同一塊區域。"鮑爾解釋說,"這說明,從大腦的角度看,疼痛不僅指對肉體襲擊,同時也包括受到排斥和羞辱。"

大腦研究者很清楚,疼痛是動用暴力最大的驅動力。也許這也是進化的結果,人類在危急時刻會具備侵犯力是對自身的保護。而大腦將受到排斥和疼痛劃為同類,也可用進化論來解釋:別忘了,我們的祖先也是社會的產物,被族群開除,與被判處死刑並無二致。

鮑爾最後說,"因為疼痛是對侵犯性的最強刺激,所以受到排斥的人或族群特別具有侵犯性,也就不足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