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為奧運金牌從娃娃練起

2007年5月15日

中國擁有四百多個培養體育尖子的體育學校,北京什剎海體育學校是其中的佼佼者。上屆雅典奧運會獲得金牌的中國運動員中有五人出自什剎海體校。德國體育訊息服務社記者克里斯蒂安‧克勞埃訪問了這個中國的金牌鍛造地。

https://p.dw.com/p/AYDX
中國的未來體育明星?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ZB

八歲的小女孩把小短辮盤在頭上,像雜技演員一樣,一躍跳上1.20米高、13釐米寬的平衡木,身體直立在腳尖之上。她們是中國正在研磨的體育鑽石,將成為鑲嵌在中國這個體育大國桂冠上的寶石。什剎海體校校長李貴成自豪地說:「 我們是全國十大尖子體校之一。」乒乓球冠軍張一寧、鞍馬金牌得主滕海斌都是什剎海培養的運動員。李校長本人曾是中國田徑的主力,他帶著幾份遺憾的口氣說,他「只」獲得過全國四百米障礙賽的金牌。所以,今天他作為體校校長和教練,要把學員造就成奧運冠軍。

李校長這所位於北京市中心的體校不斷湧現出體育天才,為國家隊源源不斷地輸送優秀運動員。四百名教師、教練、醫生和輔導員關注著八百名住校孩子的成長。這些孩子繼續上正規學校,但在什剎海體校訓練,做作業時得到老師的幫助。

這樣的體校分佈在全國各地,大多在五十年代成立。與前東德國家一樣,中國的體校屬於國家支持的體育體制。與東德不同的是,中國的這一體制延續至今。用李校長的話說,「事實證明,中國的金字塔結構證明卓有成效」。

為了尋找今後參賽的運動員,什剎海體校派人到全國各地物色體育尖子。在13億人口的中國,看來選擇的餘地很大。在經過體校的艱苦訓練後,最優秀的學員被選拔送到國家隊。

不過,這一過程十分艱辛。2005年11月,英國舢板奧運冠軍平森參觀什剎海後大吃一驚。他看到年輕的體操運動員忍著傷痛訓練,其中一人還遭到教練的毆打。

北京奧組委發言人肖佩說:「我知道這一情況。」這位前跳高運動員也曾在什剎海體校接受過訓練。他說:「如果我不願練下去,教練就會我一巴掌。」現在,這種情況引起了體育部門的重視,他們已經指示教練,不能體罰學員。

這也因為這件事關係到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它比金牌更重要。中國自1984年參加夏季奧運以來,共獲得112枚金牌,在金牌榜上名列第十一(德國共獲得389枚金牌,名列第三)。李校長笑著說:「明年北京奧運獲得多少獎牌對我們不重要,重要的是當好東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