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盟通過人工智慧法

2024年5月24日

歐盟就人工智慧的應用制定了統一的法律規範。這也是世界上首部人工智慧法,它有可能會成為該領域的全球樣板,但它也能跟得上人工技術進步的步伐嗎?

https://p.dw.com/p/4g8kt
Logos verschiedener ChatGPT-Apps
圖片來源: Friedrich Stark/epd-bild/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由27個成員國組成的歐盟理事會通過了人工智慧法,它將規範影片監控、語音識別以及金融數據評估的實際應用。不過,該法2026年才能正式生效。制定該法的目的,是為了歐盟範圍內人工智慧的使用變得更加安全,盡可能確保人工智慧使用過程中的透明和可追溯性,避免歧視,並有利環保。至關重要的是,人工智慧要由人來掌控,而並非其他技術。

歐盟計劃引入人工智慧標識義務:由人工智慧完成的文字、音頻和圖像,必須進行相應的標識,以免誤導受眾。不過,專家們普遍認為,由於相關材料數量龐大,實施監控將會有很大難度。在高風險領域、敏感性基礎設施領域、以及教育和醫療領域中應用的人工智慧技術,必須滿足更為嚴格的要求。

AI如何挽救一家德國公司?

不得效仿「中國式社會誠信體系」

一些違反歐盟價值觀的人工智慧應用,則將被禁止,這其中就包括中國通過評估民眾社會行為而建立起的社會誠信系統。此外,在工作崗位和教育機構進行情緒評估的系統也將在歐盟境內禁止使用。
 

除非有法庭特許,例如警方或安全機構破獲人口走私或恐怖主義案件等特殊情況,否則公共場所內不得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這條法規適用於歐盟境內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提供以及使用,適用於歐盟境內外的機構和個人。

鑑於歐盟前不久對避難法進行了改革,國際特赦組織提出警告稱,歐盟不應對移民和避難申請者使用人臉識別和其他有爭議的技術手段。歐盟議會社民黨和左翼黨議員也批評說,警方使用的身份即時識別技術並沒有進行嚴格規範。

德國政府表示,他們曾在歐盟層面上呼籲不應將聊天機器人 ChatGPT等所謂的通用人工智慧歸類為高風險應用。大約一年前,ChatGPT的出現使人工智慧技術受到了廣泛的關注。ChatGPT可以同用戶用短訊方式進行溝通,並即時回答問題。目前,該技術已可以用來製作足以以假亂真的合成圖像。其他的人工智慧應用還包括Picsart, DeepAI以及微軟推出的Bard。

違反人工智慧法將面臨罰款

歐盟各成員國批准這一新法後,各國將發布官方通告,並在最遲20天後開始正式生效。兩年後,也就是2026年春季,該法將開始正式實施。在人工智慧法正式生效之前,歐盟則期望在協商的基礎上,由各大公司自覺採取行動。不過,批評者擔心,兩年之後,歐盟現在制定的該法規可能早已過時。

如果企業不遵守上述法規,各成員國就必須採取制裁措施,例如罰款。私人如果發現企業的違規行為,則可以向各國的主管部門進行投訴。相關部門則可以開啟監督程序,並在必要時發布懲戒措施。

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法律也應與時俱進。
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法律也應與時俱進。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dpa/picture alliance

管控人工智慧 現在剛剛開始

德國數位經濟聯合會Bitkom批評說,人工智慧法並沒有為一些核心問題提供答案。聯合會主席溫特蓋斯特(Ralf Wintergerst)表示,在德國和其他歐盟國家,對人工智慧技術的管控工作才剛剛開始。至於人工智慧技術將因此得到推動,還是會受到阻礙,則完全取決於制定怎樣的法律框架以及如何實施相關法律。
 

聯邦德國數位技術部長維辛(Volker Wissing)在布魯塞爾表示,人工智慧法必須在德國以「有利創新」的方式進行實施,必須掌握對人工智慧的主動權。這位自民黨政治家表示:「人工智慧是一項核心技術,對我們能否保持競爭優勢至關重要。」維辛同時也承認,人工智慧是一項日新月異的新技術,立法者也必須與日俱進。「有鑑於此,我的觀點是,我們必須要盡快制定管控措施,但同時也應擁有持續跟進調整的勇氣。」 

(德新社,法新社)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