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我看辛亥百年- 嚴長壽總裁

2011年10月7日

從公司小弟做到五星級飯店總裁的嚴長壽,出生在上海成長在台灣,工作同時和台灣藝術界、宗教界常常聯繫交流,對台灣社會百年來的經歷與改變有著一份深情關懷。

https://p.dw.com/p/12nuc
Titel: Xinhai- Revolution 100 Jahre Schlagworte: Xinhai 100 Yan, Changshou Wer hat das Bild gemacht?: Wu, Liwen Wann wurde das Bild gemacht?:Februar 2011 Wo wurde das Bild aufgenommen?: Taipei, Taiwan Bildbeschreibung: nach dem Interview mit Herr Yan, Changshou wurde dies Bild gemacht.
嚴長壽先生圖片來源: DW

在上海虹橋機場到台北松山機場的航線互通後,直通松山機場的民權東路隨著成群結隊的大陸旅客來訪商機更盛、人氣更旺。台北麗致亞都飯店坐落在民權東路上,主持該飯店的嚴長壽先生,在上海出生,滿一歲時就與家人來到台灣,只有高中畢業的他,從美國運通公司小弟做起,後來成為五星級飯店的總裁。他以在職場奮斗的親身經驗以及廣闊的人生閱歷撰寫的兩本書《總裁獅子心》和《你可以不一樣》激勵了無數在台灣的年輕人對個人前程重新定位、揚帆再發。對於和兩岸人民密密相連的辛亥百年,嚴長壽先生娓娓道出他的感慨與期望:

辛亥百年兩個重要階段

「對辛亥革命一百年,嚴格說來,我將其拆成兩個重要階段,第一個五十年,尤其對那時住在台灣的人,有的經歷過日本的統治,有的經過盟軍的轟炸,最後和來自大陸各省大江大海的人們產生競爭,開始一些磨合的問題,那段時間是挺不堪回首!同樣那時候,從大陸過來的人,經歷軍閥統治到革命這所有過程不是內鬥就是抗日戰爭還有國共內戰,最後退到台灣,那整個五十年是辛苦的五十年,很多人想讀書但沒有機會,或是沿路的奔波流離,這些都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安定。這個過程對兩邊的人們都算是混亂的五十年。真正讓社會改變、走向安定的是後面的五十年。

由混亂走向安定

「對台灣來講,這後五十年慢慢走向安定,國民政府到台灣其實已六十年,第一個二十年,因當時的經濟問題存在有相當的恐慌,在開始的階段經過很多的磨合,所以從農業開始,給台灣帶來比較穩定的基礎,慢慢開始出口,當時出口許多農產品,各種出口讓經濟開始走向穩定。這中間也包括一些政策的推行,比如三七五減租。到第二個階段,影響台灣發展的就是製造業,當時製造業讓台灣成為世界工廠,從雨傘、各種家庭用具、各種洋娃娃到成衣等等的生產,也帶來了經濟的穩定。但最關鍵的是後面第三個階段,就是台灣開始走向民主,這期間黨外開始產生很大的影響力量,台灣走向開放,走向一個更成熟的階段。這中間在製造業出口碰到挑戰的時候,台灣又轉向高科技的發展,在經濟上這三個階段的發展將台灣帶到一個新方向。

影響民心促進民主的宗教力量

「說到在生活上,宗教對台灣的發展是重要的一環。宗教家在大陸時顛沛流離跟著大家一起逃難,那時候宗教家即使有再了不起的哲理也無處宣達,最後來到台灣。一位印順法師,經廈門、香港、新加坡最後來到台灣, 他收的一位女弟子證嚴法師,後來慈濟功德會的創辦人,她影響了台灣數百萬的民眾。這幾十年來證嚴法師一直在影響著台灣的社會,她教人懂得安定、懂得感恩、懂得在自己富裕後還要能幫助社會,同時她很早就開始提倡環保。像這樣的宗教家如聖嚴法師、星雲法師,或更早期一些來到台灣的宣教士,影響著台灣最弱勢的族群,宗教在台灣的歷史上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安定的力量。所以表面上看到的,台灣能這樣安定的走向民主,其實某種情形下宗教扮演了很大的力量。」

「永遠站在權力者的對岸 敢去代表社會的良知」

「大陸許多知識分子,如胡適、傅斯年、殷海光、雷震、錢穆一直到齊邦媛、龍應台,所有這些學者、知識分子當年在大陸出生的,如當時西南聯大的學生,當時都是在躲戰爭的情況下顛沛流離,來到台灣後,他們開始產生影響力, 如殷海光、雷震在台灣大學告訴學生「作為知識分子你要永遠站在權力者的對岸,敢去代表社會的良知。」這時候知識分子的風起雲湧,影響了整個台灣年輕人的自由意識,也改變了整個社會結構,他們讓知識分子找到自己的尊嚴,而不是以金錢為唯一的生命價值。除了知識分子對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還有就是藝術家,在台灣甚至德國都知名的「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他到美國吸收西洋舞蹈,回到台灣後又將宗教、禪修甚至太極都變成他編舞的元素。他將巴哈(Bach)的「無伴奏」與佛教的「鏡花水月總成空」結合,用太極的姿勢轉換成舞蹈,這也形塑了一種新的藝術文化。包括在美食、茶、生活上的呈現,經濟的成長之後,藝術家最後將他們的關注轉回到對藝術、宗教的奉獻,藝術家有了發展的沃土,在安定的環境裡慢慢創造出自己的價值。」

從對價值觀的重新思考開始未來百年

「我生長在台灣,面向整個華人社會,個人感覺,整個華人社會應重新思考自己的價值觀,因為過去我們講到孫中山先生或是建國百年的經驗,都是強調要讓整個社會能得到安定,社會安定的先決條件就是要解決貧窮問題、解決教育問題,讓社會走向更民主的環境,變成一個民主、民有、民享的社會,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勢必要那些致富的人回過頭來關懷弱者,如果讓資本主義過度影響一個社會,會導致巧取豪奪,甚而不知賺錢的目的與人生的價值何在?這時候,只有靠宗教、藝術和文化讓大家重新低頭,去找到生命的價值。台灣一位宗教大師說 「我們生命中想要的太多,我們需要的不多。」 當我們知道我們需要的不多的時候,你就會捨得,這時,社會就會走向一個和諧,當這個社會願意與人分享,將自己得到的資源與人分享,讓整個社會的教育能更加的扎實的時候,社會也將走向安定,所以我期盼未來的百年,讓我們反思,我們是不是真能實踐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期望的,希望能看到一個大同世界, 能成為大同世界的先決條件,就是要讓這個社會走向和諧、走向永續的未來。」

具有寬度和深度的百年慶祝

「百年慶祝,除了放煙火、辦活動、辦表演,更盼望看到有它的寬度和深度,所謂的寬度,就是讓全世界重新的再來看華人社會的一個大未來;也寬廣的去討論,在過去這一百年來,我們曾經犯下的錯誤、曾經學到的經驗或是曾經得到的啟發。另外,深入的探索瞭解,造成不管是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在哪裡、哪些核心問題可以再重新修正,找到新的方向與未來,怎樣來影響華人社會或是影響整個世界走向一個大同社會。」

採訪記者:吳立文
責編:樂然

geschmückte Straße in Taipeh. Foto: Liwen Wu. Februar 2011.
台北街頭的廟宇圖片來源: DW/Liwen Wu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